品德周记
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萧山谢玲芳
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利用品德周记进行课外延伸教育浅探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有赖于个体内部的心理矛盾运动。学生心理上的矛盾运动,特别是教育者所提出的品德规范要求同受教育者原有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学生品德形成发展的一种动力。作为品德教师,如果能了解学生心中的思想矛盾并进行正确的引导,就能恰如其分的把握好这种动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心理。但综观品德课,一个星期一两节课,学生在课堂上可能激起了内心的矛盾冲突,一到课后由于外界种种因素的干扰,课堂上40分钟建立起来的影响会逐渐消失。可能有人会说,我们不是有品德作业吗?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旧教材的品德作业都是理论性的,学生连语文数学作业都比较忙,品德作业大部分都是课上完后在课堂上抄书本完成的。新课程中《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虽然布置了很多实践作业,但真正完成的情况却不是很好(特别是农村学校),即使完成了,对学生的触动作用又有多少,教师无从而知。正是由于老师很难及时知道学生内心的动态过程,又缺乏一种课后有效的监控体系,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课后的脱节。如何才能克服这种弊端,建立一种教师和学生内心之间的一种真正联系和交流呢?我国现代教育界著名的魏书生老师对学生的日记曾这样描述:“我管写日记叫做道德长跑”,那么魏老师为什么称之为道德长跑呢?他是这样写的“能不能有这样一种锻炼方式,如常年坚持不懈,就能使人心灵健康,开阔呢?我觉得写日记就有这样的作用。”我想到了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上是否也可以写一些内心品德类的小作文?这种小作文就是品德周记。假如把品德周记作为学生的品德作业,学生可以以此为平台,和老师一起交流上课后内心的一些感受认识或困惑烦恼等等;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一起帮助学生解决内心的疑惑,及早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在品德课堂教学中,老师怎样引导学生在品德周记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借助品德周记的交流平台,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赢得信任
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生活中的每样东西,大人有大人的审视角度,孩子有孩子观察的视角。我们不能代替孩子,更不能用我们旧有的概念去干涉我们的孩子。那样,孩子们真会失去很多的生动与精彩。让孩子说,自信地说,让孩子写,从容地写;当他们发表观点的时候,请用我们一切的肢体语言让他们相信,此时他是论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