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
《学前儿童游戏论》
满分10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1.象征性游戏答:又称角色游戏,是学前儿童典型的游戏形式,它是学前儿童通过模仿和想象来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的象征过程,从而反映儿童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2.恩物答:福禄倍尔为儿童设计的游戏玩具,他认为恩物是神赐给儿童的东西,是适合儿童特点的恩赐物,恩物能够使儿童得到知识和发展各种能力。
3.复演说答: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它认为,游戏重演了人类进化的过程,重现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祖先的动作和活动,游戏是人类遗传活动的表现。
4.游戏的觉醒理论答:又称内驱力理论,代表人物是伯莱因,它认为,觉醒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状态,环境刺激是觉醒的重要源泉,当机体缺乏刺激时,机体采取游戏的方式来增强刺激,提高觉醒水平,使机体感到舒适。
5.学前儿童游戏的评价答:是指对学前儿童游戏的效果进行的价值判断,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评价,包括对游戏环境创设、游戏组织实施和游戏现场指导的评价,二是对学前儿童游戏发展水平的评价。
二、辨析题(每题5分,共10分)
1.感觉运动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答:感觉运动游戏:也称机能性游戏或练习性游戏,主要是2岁前儿童进行的游戏,是学前儿童最早出现的游戏形式,它是由简单的重复动作或运动构成,使学前儿童的感觉或运动器官在运用过程中获得快感的一种游戏形式。
2.纽曼的游戏特征“三内说”是指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和内部体验。
f答:(1)内部控制(2)内部真实(3)内部动机。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学前儿童游戏理论研究有哪些发展趋势?答:(1)学前儿童游戏研究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2)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的游戏理论在游戏研究中占主导地位,重视游戏对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3)游戏理论逐渐突破了认知理论的框架,出现了一些初具规模的新的理论模式,包括游戏的觉醒理论和元交际理论。(4)非常重视实验研究,对条件控制比较严格,对研究结果进行细致的统计分析。
2学前儿童游戏的情景特征有哪些?答:(1)儿童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与可能。(2)活动的方式方法由儿童自行决定。(3)活动的难度与儿童的能力相匹配。(4)儿童不寻求或担忧游戏以外的奖惩。
3学前儿童游戏形式的发展表现出哪些趋势?答:(1)游戏动作的渐次连贯(2)游戏语言的准确化(3)游戏持续时间的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