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
要上一节生动的数学课,教师如何提问是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的,教师的提问设计得好,学生就能很有兴趣去学,学生在这堂课上的吸收率就高,就能够很好地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过来,教师的提问设计得不好,学生就没有兴趣学习,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那么,教师应该怎样设计我们课上的问题呢,我认为应该遵循下面的几个原则。一、“最近发展区”原则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人的发展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我们教师的提问设计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提出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现有的知识水平,是能让学生够得着的。成语“对牛弹琴”原本是用来讽刺牛的愚蠢,但现在想想,这个对牛弹琴的人是不是同样愚蠢呢?我们的教学是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的,我们设计的问题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速度。夸张一点比喻,对一个小学生去问一些高中的解析几何的问题,有意义吗?所以我们问题的设计要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是学生能够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时,可以先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标准式,再提问学生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标准式的区别是什么?因为在学生原有的知识体系中一元一次方程已经存在,通过对比就能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特点,这时再要求学生自己试着叙述一下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就容易多了。相反,如果先不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一次方
f程进行对比就直接要求学生叙述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学生很难回答。所以我们问题的提出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进行。二、教师的提问要具体素质教育改革要求课堂上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讨论、可以一起研究问题,但问题的研究还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试想一下,一堂课,一节内容,尤其对于一些低龄的学生,教师不去引导,让学生随意去讨论,这节课就会变成一盘散沙,不会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也会感到很茫然,不知这节课该研究什么。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中位线”这节课时,在一班我给出了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后问:“同学们观察一下,三角形的中位线有什么性质呢?”举手回答我这个问题的学生很少,只有几个课下作了充分预习的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当时我就感到我这个问题的设计肯定有问题,课下,我仔细地考虑了一下我这个设计究竟问题出在什么地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