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作业
题目:评《建国大业》之波澜,感革命先烈之精神姓名:耿仕强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学号:04311225
f《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课程作业
评《建国大业》之波澜,感革命先烈之精神
摘要:一部影片,书写一段历史;一部影片,颂扬一代英豪;一部影片,传承万种精神。《建国大业》,
一部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岁的贺岁大片,在九月十七号隆重上映。通过观看此片,让我对19451949这五年中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及我党领导人的英雄事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通过这短短的两个小时,让我回到了那个艰辛而又催人奋进的岁月中,去追忆,去缅怀。历史的长河,翻滚着昔日英勇的浪涛。时光的琴弦,弹唱着今日辉煌的旋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驶进,轻轻拂去中华民族这厚重史书上覆盖着的尘埃,那战争留下的血痕仍在,那血泪的伤疤。透过影片,去探知那盛世烟花后的荆棘之道。
关键词:建国大业艰辛奉献奋斗感怀
一、影片结构格局及特色评述
《建国大业》讲述了从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至1949年建国前夕所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以筹备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为主线,呈现了这一时间段发生在中国共产党以及国民党之间的一系列明暗两面的斗争,从多方面角度体现共产党面对国共矛盾时的坚定信念,揭示了共产党必将作为我国伟大的建国政党这一现实。同时也生动的展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当时的主要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从结构角度看,《建国大业》的结构呈现错综复杂的格局,重庆谈判的貌合神离为开篇,随即上演共方被迫离开延安,国民政府困于上海的针锋相对戏码。等到最后建国伟业的达成,大势不可逆转后,北平和平解放,渡江成功,统一建国的高潮来临,前前后后,构成了剧力十足的三次进退。这三部分的戏依靠着熟练的手法在国共两党之间辗转不止,毛泽东一方的团队式决策,与蒋介石的“一意孤行”形成了鲜明对比。当然,为了不再脸谱化与模式化,在大气的重庆谈判一幕后,双方出现了对各自为战的局面中人物形象的细致描绘与塑造。首先,颠覆以往毛泽东那种高不可攀的伟人形象,而是以一种更贴近平常人的视角进行诠释。毛泽东与范伟扮演的厨师关于食物的交谈,在草地上野花间毛周背着孩子演绎亲情等情景,都让毛泽东的形象更加真实。然后,用国民党陷入迷局纠缠与其相对应,内部争斗带了的是丧钟鸣响,决策失误与党羽林立的内忧外困好似暗潮涌动,从始至终没有平息,互相不信任,孔家的欺行霸市。
2
f从娱乐角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