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f第一章1简述房室结和希氏束解剖结构及射频消融注意事项答:(1)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底部、冠状窦口前、三尖瓣环正上方,长7mm,宽4mm。整个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紧邻冠状窦口的地方为真房室结。
(2)希氏束长15mm,起源于房室结,通过中心纤维体骑跨在室间隔顶部,通常行走于室间隔膜部左侧,其下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稍后又分为前、后分支,分别进入前、后乳头肌;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面行进,至前乳头肌根部再分成许多细小分支。左右束支终末部在行进中继续细分,最终成网,即蒲肯野纤维网。1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是什么答:(1)自律性异常在生理或病理因素的影响下,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和蒲肯野纤维各部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发生改变,冲动的频率和节律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可形成心律失常。
(2)传导异常①传导障碍当组织处于不应期或发生递减传导、不均匀传导时表现出传导速度减慢和传导被阻滞。②传导途径异常当冲动不沿正常房室结希氏束蒲肯野纤维此途径传导引起组织激动时间和顺序发生异常,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异常心律。③折返激动冲动在传导过程中,途径解剖性或功能性分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径路时,在一定条件下冲动可循环往复,即形成折返性激动。
(3)触发激动当后除极发生异常时出现的新的动作电位,表现为一种异常的“自律性”。2简述折返激动形成需要的条件答:(1)折返径路存在解剖或功能上相互分离的径路是折返激动形成的必要条件。
(2)单向阻滞折返环的两条径路中若一条发生单向阻滞,则为对侧顺向传导的冲动循此径路逆向传导提供了条件。
(3)折返周期折返激动循折返环运行一周所需时间长于折返环路任一部位组织的不应期,于是折返激动在其环行传导中便是种不能遇上处于不应状态的组织,因而折返激动得以持续存在。3简述触发激动形成机制答: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后除极(1)早期后除极正常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3相复极达最大舒张电位后方进入4相。如果3相复极不完全,在未进入4相时再次除极,即早期后除极。连续的早期后除极则可触发激动。(2)延迟后除极发生在3相复极完成后。这种后除极造成的膜电位震荡达到阈电位时,便能引发新的动作电位而形成触发激动。
第二章1简述A型和B型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特征答:A型预激体表心电图特征:(1)旁路位于左侧:V1导联主波向上,Ⅰ和avL导联δ波向下,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