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存在农村低保资金短缺、保障面窄、保障标准偏低,导致保障不足的问题。XX年,我区城市低保率达68,而农村低保率仅338。按保足要求农村低保率应在5左右。
f农村低保保障线应适当提高,达到150元左右。针对以上现状,我们今年上半年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实现城乡低保一体化,达到动态管理,保准保足。
一是打破已不适应形势需要的老的政策框框,不囿于条例限制,变以户籍界定城乡居民为以常住地和是否承包农村土地来界定。
即在城镇有固定住所并常住,没有承包地的困难家庭人员可按城镇标准申请低保。
二是按生活费指数和承包地保障水平科学确定城市、集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线,逐步缩小城乡保障差距,最终达到同等保障程度。
从XX年1月起,我区农村低保线已调至130元月,缩小了城乡保障差距,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三是打破资金藩篱,实现城乡低保资金融合,统一管理使用。从XX年起,市局已将农村和城市低保审批权全部下放区局,为统筹城乡低保创造了条件。全区已批准农村低保5190户8724人。四是适当增加区级财政投入,大力争取省市支持做大低保资金蛋糕。(二)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低收入家庭是指家庭收入超过低保标准,但未超过低保标准两倍的家庭。通俗说是边缘户或夹心层。
f以往,既不能享受低保系列政策,又难以抵御生活风险,难以解决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困难。
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能掌握困难家庭的分布情况,与低保工作相衔接、补充、转化,也是解决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困难而开展临时救济、助学救济、大病救助、危房改造的基础。
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后,将社会上的各个家庭可区别为一般户、低收入户、低保户,利于构建覆盖全民的分层分类救助框架,改变救助工作随意性。
对于低保户,可享受低保金、临时生活救助、教育救助、无门槛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大额补助。
对于低收入户,可享受因灾、因病、因学导致的临时生活救助,低门槛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小额补助。
对于一般户,只能享受因大灾、因大病导致的临时生活救助,高门槛大病救助。
目前,我区初步认定低收入家庭约3300户,为低保动态管理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也为全面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快福利院改造升级步伐,满足三孤人员供养的需要福利院是民政工作的窗口,孤老、孤儿、孤残是最需要救助的社会困难群体。
由于福利院建设标准低,日常投入不足、缺乏维护,导致面貌残
f破落后,规模偏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