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007年10月15日),《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环保承诺?”这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公众参与环保,“从仅仅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就足够了吗?
f据调查,近年来,随着公众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参与环保行动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不少人更多的是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而对公共环境问题比较淡漠。比如,有些公共水域被企业污染,却没有人站出来投诉;因为怕垃圾异味影响自己,有些居民集体反对建立社区垃圾站……这样一来,污染企业得以逍遥法外,社区垃圾无法处理,最后人人都是受害者。社会观点1有人认为,不必苛求公众是否环保,公共环境问题理应由政府职能部门处理和解决,个人环境问题可由公众自己去做,只要管好自己、维护好自己的环境利益就行。有人认为,从我做起,通过改变个人行为,积小善为大善,使公共环境得以改变,这说明人们的环境责任感在增强。然而,如果把别人破坏环境看成是与自己无关的闲事,或者不问缘由就阻拦公共环境项目上马,自己的言行再环保,也不能说是环保意识达标。社会观点2:潘少军在人民日报文章指出:要改善公共环境,不仅要管理好自己,也应监督好别人;环境利益上的“小我”,也应服从环境利益上的“大我”。否则,个人环境改善的成果,也会因外界环境的恶化而被抵消或完全淹没。环保问题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到社会的每个角落,需要公众的深度参与,有时甚至会牺牲一定的个人利益。环保从我做起,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体行为,公众参与环保,不仅要提
f高“小环境意识”,也应逐步树立“大环境意识”。承诺环保,不仅要完善自我,更要超越自我。权威观点:威观点:李克强副总理在中国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应用座谈会上讲话指出:环境问题是重大民生问题。环境保护贯穿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环境保护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需要。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处理得好,就可以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多赢;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群体性事件,甚至影响社会稳定。现在,环境污染威胁和危害群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