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的艰辛不易与基层现实情况的复杂具体。
五、干事创业有时候是为了轰动效应。有的党员干部有干事创业的激情,但其动机往往主要是在起轰动效应、提高个人或小集体、小团队的社会知名度上面,而不是实实在在地为单位的职能着想、为社会的文明着想、为干事创业的根本目的着想。这种党员干部在进行工作(活动)策划的时候,总喜欢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造势”上面。因为是围绕“造势”而做的策划,所以整个策划往往做得很高调、很夸张、很有噱头,但却存在着最大的硬伤不务实、无实效。
六、为人处世有时候过于圆滑。有的党员干部经常忘记自己的党员干部身份,政策性、原则性不够强,一事当前,往往先考虑“如何圆滑”,并把为人处世的“圆滑”视为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因为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所以这种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往往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不敢正视和揭露矛盾,对原则不敢旗帜鲜明地坚持,对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不敢制止,对不正之风不敢纠正,对腐败现象不敢批评,对社会丑恶现象不敢揭露。
(一)修身不严的问题。重点解决不善于学习,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理论武装抓得不紧不实,学而不信、学而不用、学而不行等问题;从事领导工作的相关知识更新不及时,知识结构陈旧,眼界视野狭窄,本领不足、本领落后的问题。
习近平同志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做到“三严三
f实”,并且将“严以修身”于首位,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一、修身是个人教化、社会教化和国家治理的有机结合。习近平同志认为:“儒家思想和中国历史上存在的其他学说都坚持经世致用原则,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达到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目的。”儒家的修身思想集中体现了这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儒家经典《大学》开篇即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按照这个思想,只有每个人的品质修养好了,家庭才能和谐,国家才能得到善治,天下才能太平。但是,这里讲的个人的品质修养,并不单纯是私人交往中的礼义仁智信,而且是与社会教化、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密切相关的。更进一步说,是由至善这一根本的价值取向所规定的。因为,天下太平、国家得到良好治理、家庭和谐、人人皆为圣贤,就是至善的具体体现。至善不仅是衡量现实政治治理好坏的标准,也是维系人心的最牢固的纽带。因为,至善是人们的价值共识。所以说,个人提升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