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的出口总额,Xwj表示世界的j产品出口额,Xwt表示世界所有产品出口总额。如果RCA大于125,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强;如果RCA小于08,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国际竞争力较弱;如果RCA在08与125之间,则表明该国该产品国际竞争力与国际水平大致相当。从表3可以看出,近十年来我国大豆RCA指数都远低于08,且呈逐步下降趋势,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
二、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制约因素
(一)内在因素:大豆产业组织化程度过低,难以形成竞争优势
1大豆品质参差不齐,出油率低
出油率是豆油加工企业极为看中的原料优势。有研究资料表面,我国国产大豆出油率为1617,进口转基因大豆出油率为1922,即国产大豆出油率较进口转基因大豆低23;而大豆出油率每差1个百分点,1万吨大豆的豆油加工效益就相差150万元。如此大的效益差迫使我国豆油加工企业纷纷选择出油率高的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国产大豆因此失去了庞大的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更难觅买主。
事实上,出油率低并不是因为我国没有好的大豆品种。在东北就有一种优质大豆,其油份含量最高能达到24,且蛋白质含量还超出转基因大豆2左右,有着明显的天然健康食品优势。但由于我国大豆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不同地区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农户所种植的大豆品种各不相同,种植方法与技术也存在差距,导致大豆品质、规则、色泽等都不尽一致;与此同时,交易市场对大豆品质并没有一个规范的、科学的质量标准体系,市场上以次充好、混收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豆油加工企业所采购原料的整体质量进而出油率得不到保证,追求利益的豆油加工企业逐步转向了品质一致的转基因大豆。
2单位生产成本高,缺乏价格优势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由于大豆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多年来,我国大豆生产一直是以分散的独立农户为主要经营单位,种植规模十分有限。普通豆农的平均种植面积每户只有12亩,黑龙江专业农户的种植规模也只有150亩左右。一方面,这会导致豆农无规模收益可言;另一方面,豆农独自采用机械化操作成本很高,又少有相关组织集中为其提供仅须支付少量使用费的机械工具,豆农们普遍采取人工操作进行生产,导致劳动力成本在我国大豆生产成本中占了一半比重。不仅这一成本难以下降,人工操作往往还会因耕种、采收时间等的差异,难以保证产出大豆品质与规格的一致性,产出水平也停滞不前,所以我国大豆的单位生产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其他大豆主产国多是规模化经营、机械化操作,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