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时节,越能把那些粗犷的声音牵引出来;让他们也知晓红忠黑勇、白脸奸臣;让他们眼前也会跳动着那些戏曲故事里鲜活的形象……⑦远处,农人拿着木锨翻弄着属于自己的收获,闲聊时总能提起老戏台上那些有趣的细枝末节,唇齿开合中透着一种惬意。戏台的旁边,总有几位老人闲坐着,乘凉或者晒太阳。一个村子,总有这么几位老人,如戏台一样,苍老,神秘。村庄里,灰色的柴草和灰色的戏台,像是一对伴侣,携手告别了夕阳的辉煌灿烂,只留下曾经的美丽。⑧红红的浆果,兀立似灯盏,秋日的过去就是它们生命的结束。一场场秋风吹过,年华也被吹得暮气..苍茫。沧桑之中,戏台孤零零的,终于在秋风过后画上了句号。⑨老戏台,这个乡村里的景致,只有在乡村里才能够完成使命。它应该如夕阳余晖下归栏的牲口,神态安然地走向生命的终结?还是应该有一个合适的演出环境,让它多少不会觉得太寂寞?⑩秋风袅袅,穿过老戏台……(取材于高丽君同名散文)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涟漪:比喻作者内心的情感波动。B囫囵:含糊地解释。C镌刻:形容印象深刻、教益深远。D兀立:写出了浆果挺立枝头的鲜明形象。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被撕裂”的“打印体”对联这一细节描写,透露出作者对传统逐渐消逝的遗憾。B儿时的戏台是梦魇,多年后作者才领悟到戏剧是借角色来传达思想和情感的。C乡下人看戏常常是一知半解,把历史和戏剧混为一谈,这引发了作者的不满。D作者巧妙地用老戏台这一载体,表达了对传统戏剧的现状及未来走向的忧思。
916
f20请把文中戏台边的对联补充完整。(3分)上联:三五人演出千军万马下联:21文中多处运用拟人的手法来描写老戏台。请从第②段中举一例加以赏析。(4分)22比较本文第④段与下面鲁迅的《社戏》选段写到的看戏感受,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6分)“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年纪小的几个多打呵欠了,大的也各管自己谈话。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在这一夜里,我以为这实在要算是最好的一折。”23文章第⑨段,作者对老戏台的命运做了两种设想。你认为哪一种更合理?请根据本文内容并结合现实生活阐述理由。(6分)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