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旧是欧盟“有效多边主义”战略的体现,只不过其重点转向“有效”这一部分,为了“有效”,欧盟开始认可包括军事干预手段在内的“硬举措”。欧盟中东北非政策机制效果不佳中东北非国家位于地中海的南半弧,欧盟处在北半弧。随着欧盟的逐步扩大,南半弧的地中海国家在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家加入欧盟后,成为欧盟隔海相对的邻国。为了稳定周边,自20世纪90年
f代起欧盟开始推行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欧洲睦邻政策和地中海联盟等制度性项目,但结果与其设计目的之间的落差较大。1、1995年欧盟(当时是15个成员国)与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埃及、以色列、约旦、叙利亚、黎巴嫩、土耳其、塞浦路斯、马耳他2和巴勒斯坦权力机构签署“巴塞罗那宣言”,正式启动“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EMP)机制。“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机制改变了欧洲与地中海南岸邻国保持双边关系的旧模式,变成一方为欧盟,一方为地中海合作伙伴国家的新型多边关系。“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计划将地中海变为一片和平、繁荣之海。“巴塞罗那宣言”提出欧洲与地中海国家要建立三个相互补充的层面的关系,第一是政治和安全合作,希望实现环地中海的和平与稳定;第二是经济和金融合作,共享繁荣,建立环地中海自由贸易区;第三是社会与文化层面,进行人员交流,促进文化上的相互理解,增进公民社会层面上的联系。但是“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并不是一种平等的伙伴关系,更像一种辐辏体系。欧盟并非根据南方国家的需要,而是自己决定实施方法和具体步骤3。最终结果是“巴塞罗那宣言”确定的和平与稳定、共享繁荣等目标,都没有变成现实。“巴塞罗那宣言”规定在2010年建成自由贸易区,但直到今天,只是消除了制造业领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而这些都是欧盟和欧洲国家的优势所在。农产品的贸易自由化(北非国家除能源外最主要的出口产品)进程非常缓慢。欧盟倡导投资自由化,也使得欧洲公司在竞争中胜过本土公司,将很多本土公司逐出市场。
f更关键的是,“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项目安排中没有南方国家与欧洲间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协议,这也削减了南方国家的劳动力竞争优势,间接增加了这些国家的失业。欧盟力图通过“欧洲地中海伙伴关系”在地中海国家推广自由市场理念,但自由市场反而增加了这些国家的失业,拉大了贫富差距。“阿拉伯之春”的爆发,其根本原因正在于阿拉伯国家的糟糕的经济状况。唯一从伙伴关系中获益的国家是唯一一个非阿拉伯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