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宏观经济基础知识
宏观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方法论。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要旨在于遇到宏观经济问题时,知道如何进行分析、判断、预测,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将使我们能以一种新的思想、方式、视野去观察和认识世界,面对现实。
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科学,产生于200多年前。18世纪,被世人誉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伟大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出版了一本书《国富论》,书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这样一个理论,奠定了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20世纪30年代,英国的又一位伟大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
May
ardKey
es18831946)出版了又一本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凯恩斯面对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问题,认为仅靠“看不见的手”是不能解决的,供给不会自动创造需求,经济也不可能达到均衡,必须依靠“看得见的手”,即借助国家干预,通过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去刺激需求,拉动经济,解决社会的经济问题,使经济摆脱衰退。国家用经济学理论指导干预经济,即运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经济,是宏观经济学的开始。
正是由于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提出,西方国家的经济在他的理论指导下开始复苏。美国从弗兰克林罗斯福总统开始,采用了宏观调控理论,由国家调控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使美国经济走出了大萧条的泥潭,步入快车道。美国经济的繁荣代表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开始,这种宏观干预带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又一次繁荣。
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经济学派,但归根到底上有“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两大派。两大学派一直在争论,面对经济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该用这只手还是那只手,前者构成了“微观经济学”,后者构成了“宏观经济学”。这两派的理论虽然对立,但它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基本前提,即
f它们都坚持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学原理结合对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都坚持宏观经济学必须以微观经济学为基础,都强调经济学原理只有一套,只是分析角度不同,才产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在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在宏观经济问题上费思量,几乎没有一个国家不被宏观经济问题所困扰,诸如失业、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经济放缓、债务、赤字、金融风险、股市泡沫等等,一系列问题的摸索表明宏观经济学尚未成为一个成熟的学科。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的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