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的角度来命制,考查了插叙、侧面描写等表达技巧。此类题的错误选项往往表现为对文本的情节、人物关系、主旨等方面的表述与原文有出入,或者拔高、贬低了文中人物形象,或误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生判断时要抓住关键点,仔细辨别。
2.小说结尾描写顺子看到的画面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呼应标题。本文的标题是“每个门槛下面都有一把钥匙”,村里人回家从门槛下取钥匙的画面呼应标题。(2)印证主题。印证人人心里都要有一把守法的锁,要用合法的钥匙开门的主题。(3)首尾照应。和文章开头部分的第三、四段照应,反映顺子生活的村庄民风淳朴依旧,一片和谐。(4)以景结情,丰富了人物形象。以和谐的画面反映了顺子的心理变化,丰富了顺子的形象。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命题着眼于全篇小说,考查结尾的作用。结构分析概括类题在小说、散文中都有涉及,结构分析往往从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段、行文线索等角度设题,多与内容的分析结合在一起考查,答案涉及结构、内容两个方面。一般而言,如果所选阅读材料的情节结构特点不是很鲜明,则会在选择题中考查;如果所选阅读材料的情节结构具有鲜明的特点,则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如2015年高考课标全国卷Ⅰ第11题的第(2)小题就考查了考生分析小说的明暗线索及其艺术效果的能力。
3.小说写顺子刚回到家时感到“他是没脸再在这里待下去的”,你认为最后他是否会在村子里待下去呢?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f示例一顺子会在村子里待下去。(1)记忆美好。顺子和父母在这个村子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记忆美好,值得留恋。(2)顾虑消除。顺子不愿在村子里待下去是害怕村民瞧不起自己做过盗窃犯,而包括当事人在内的村民都原谅了他。(3)被人们的行为感动。村主任派人隔段时间打扫一下顺子家,让顺子心存感激。(4)乡情依旧。村民家依然门上有锁,门槛下有钥匙,淳朴依旧,亲切依旧。示例二顺子不会在村子里待下去。(1)自卑心理。顺子毕竟曾经是个盗窃犯,从监狱里出来,自觉和村里的守法村民不是一路人。(2)心愿已了。顺子这次回来,只是想偷偷地看一眼这个家,看一眼他的母亲,老屋已进,相框中的母亲已见,心愿已了。(3)内心愧疚。用犯法的手段没有救活母亲,留下来会不断触及内心的伤痛。(4)已无亲人牵挂。顺子的父亲早早去世,顺子和母亲相依为命,而母亲也已经去世,他无所牵挂。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小说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