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流量法:接通气口),观察和记录呼吸运动的变化。234增加血液中H+耳缘静脉缓慢注入3乳酸溶液2ml,观察呼吸运动的变化。235迷走神经对呼吸运动的调节作用分别观察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和切断两侧
f
迷走神经以后呼吸运动的变化。以510V强度,1530Hz,2ms波宽的连续电脉冲间断刺激迷走神经中枢端,观察呼吸运动较之切断前有何改变。
3实验结果
图一正常呼吸曲线
图二增加吸入气中CO2分压后的呼吸变化曲线
f
图三接无效腔后的呼吸变化曲线
图四注入乳酸后的呼吸变化曲线图五剪断左侧迷走神经后的呼吸变化曲线
f
图六剪短两侧迷走神经后的呼吸变化曲线
图七电刺激左侧迷走神经后的呼吸变化曲线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参照的均为正常呼吸):1吸入高浓度CO2的空气候呼吸明显加深,频率明显加快。2增大无效腔后呼吸加深,频率加快。3通过家兔耳缘静脉注射006g乳酸后,呼吸亦加深,频率加快。4剪断一侧及两侧迷走神经后,家兔呼吸均加深,频率均减慢,且后者比前者变化更大。
f
5.电刺激一侧迷走神经中枢端后家兔呼吸变浅,频率加快,几乎成一条直线。
4讨论与分析
41CO2是调节呼吸运动最重要的生理性化学因素,一定水平的PCO2水平对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是必要的CO2刺激呼吸是通过两条途径实现的:①通过刺激中枢化学感受器再兴奋呼吸中枢;②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冲动经窦神经和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呼吸有关核团,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加快,增加通气量。肺通气量增加可以增加CO2的排出,肺泡气和动脉血PCO2可重新接近正常水平。42无效腔是指未进行气体交换的一部分肺泡容量,包括解剖无效腔和肺泡无效腔。且肺泡通气量(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所以当给家兔气管插管的侧管连接50cm长的胶管时,增大了解剖无效腔,使肺泡通气量减少,因此家兔通过调节增大潮气量即呼吸加深,增加呼吸频率是肺泡通气量保持不变,维持正常呼吸。43动脉血H增加,呼吸加深加快,肺通气量增加;H降低,呼吸受到抑制。H对呼吸的调节也是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和中枢化学感受器实现的。中枢化学感受器对H的敏感性较外周的高,约为外周的25倍。但是,H通过血液屏障的速度慢,限制了它对中枢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所以以外周化学感受器的途径为主。44切断一侧迷走神经后,由于这一侧迷走神经的神经冲动传递受阻,使得呼吸运动的调节受阻;随后由于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另一侧迷走神经将起到呼吸调节作用,此时发挥负反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