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
成果概述
巨鹿县张王疃校区厦头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基本情况本课题批准立项时间为2010年5月,课题类别为立项课题,课题编号1026109。课题组共8人,课题负责人为董晓慧,女,小学高级教师;课题组成员为樊慧俭、兰闵、王晓稳、王娜娜、崔温习、王敬彩、刘耀辉。课题组所在单位为巨鹿县张王疃乡厦头小学。二、课题研究及成果汇报1、问题的提出课题研究的背景:教师专业化就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上世纪中叶以后,随着出生率下降而对教师需求量的降低,国外教育界特别是在发达国家,提高教师“质”的要求取代了对“量”的急需,对教师素质的关注达到了空前的程度,教师专业化的课题也被提了出来。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发展已形成世界性潮流。可以确定的是,随着我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我国的教师专业化研究势在必行。教师专业化是国际教育改革的趋势,更是当前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的必然需求。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专业能力的提升,事关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该既是知识的学习者、探索者和学习资源的开发者,又应该是学生成长的对话者、促进者、引导者,还应该是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反思者。但我国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坚持与新课程共成长,以专业化发展来迎接新课程的挑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化作出了明确说明。1986年,美国的卡内基工作小组、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明天的教师》两个重要报告,同时提出以教师的专业性作为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这两个报告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此,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潮流。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提出,“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
f国外教育界关于教师专业化理论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主要涉及了教师专业化的标准、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教育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