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学院药物制剂专业建设方案
(2011~2015年)
一、历史与现状甘肃中医学院药学系成立于1985年,目前药学系拥有中药学学科一级硕士
学位授予点,研究方向覆盖中药学的全部二级学科。药学系现有中药学、药物制剂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三个专业,药物制剂在编教师26人,其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7人,硕导8名(包括2名兼职)。教师队伍中博士3名,在读博士2名。现已形成一支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师队伍和高层次的学术骨干梯队。药物制剂本科招生人数一般维持在每年60人。目前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约205人,硕士生30人。
药物制剂主要培养能在药物研究与开发、生产和管理等领域从事中药(天然药物)提取精制、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和制备、药物分析检验、质量评价等方面工作的科学技术人才。该专业主要学习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中药药剂学、药事管理学等30余门课程,并建立了4个实践教学基地。2007年又根据学校修订本科生教学计划的要求,重新制定了本科生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本专业学制4年,修满学分并达到学位要求,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建设、发展的原则与思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以人才队伍建设为关键;注重优化结构、控制规模、提高质量,注重突出优势、凝炼特色。以培养国内最优秀的本科生为目标,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努力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促进专业发展、专业创新;加强对专业的改造、调整、提升,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将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将人才的培养融入整个社会背景之中;根据药物制剂综合性、交叉性、时代性强的特点,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服务型、创新型,具有社会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三、专业建设、发展的目标与任务创新本科生培养体系推进以专业平台为核心的教学基础建设。按照专业建设与评估标准,优化专业结构,明确专业定位与特色;健全本科教学质量评估
f与监控体系;以教师教学工作环节为重点,严格执行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加大在培养方案、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成果、教学名师等方面集成培育的力度,取得突出成绩,提升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探索形成学科综合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模式。充分整合全校本科教育资源,探索形成研究环境下的本科生培养方式。充分利用科研和师资优势,推进教师的研究型与启发式教学改革;通过加强实践环节、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