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列。
1
f中钢集团原来的主业是钢铁贸易,黄天文主导中钢集团后设想将中钢集团往实业方向转型,向钢铁的供应和销售环节渗透,成为“钢铁行业生产性服务商”。据本报记者了解,中钢集团与河北纵横的合作始于2007年。当时,河北纵横决定在河北省沧州市黄骅新建一个年产600万吨板材的钢铁联合企业。后来,这一项目由中钢集团负责原料采购、进货运输、工程总承包及钢材销售。所需资金主要由中钢“垫付”,这后来形成了河北纵横对中钢集团的“占款”。中钢集团原来的决策层看好河北纵横沧州基地的地理位置,认为其他钢铁企业花巨资才能将产能转移到沿海,而中钢集团只需要不到别人一半的资金,就可以控制一个沿海钢厂,并大大增加中钢集团的业务额。于是,试图通过对沧州纵横项目的重本介入,掌控一家沿海的钢铁生产公司。中钢集团上述高管告诉本报记者,目前河北纵横沧州基地总投资160亿元,中钢集团是主要实际出资人。但因垫资久占不能偿还,双方不得不由债务关系转至融资贸易关系。但因为是垫资和业务往来关系,虽然中钢集团是河北纵横的实际出资人,中钢集团虽然全程包销了合作钢厂除生产以外的所有环节,但对合作方内部财务、生产成本等,并没有很大的管控权和话语权。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称,按照河北纵横沧州基地600万吨的产能规模,70亿元资金足可以满足其正常运转的需要。公开资料显示,黄天文主政中钢七年半,中钢集团主营业务收入迅猛增长,2003年其主营业务收入为137亿元,到2010年猛增到1860亿元。但这其中,中钢集团收入增长最快的2007年到2009年间,利润却大幅下滑,分别为309亿元、17亿元、58亿元。一份中钢集团今年6月份的内部材料中说:“2010年9月起,在全集团范围内开展了‘制度执行年’活动,以审计问题的整改落实为切入点,确定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将审计问题进一步按类进行归纳,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相衔接,将整改措施制度化、机制化和常态化,制定和完善了多项制度,将部分控制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强化了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河北纵横三层压力随着中钢集团的“抽身”,河北纵横面临着巨大考验。第一层压力来自中钢集团“抽资”。中钢集团上述高管告诉记者,到年底前,中钢集团和河北纵横的业务往来会降到“合理水平”。第二层压力来自银行收缩信贷。本报记者获悉,河北纵横占用中钢巨额资金问题曝光后,与之有业务关系的数家银行为规避资金风险,纷纷在贷款回笼后停止继续供贷。这其中包括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