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垄断中国种业农民被迫接受1克种子1克金
2009年12月25日0805经济参考报王春雨王晓明郭远明秋收刚结束,吉林省德惠市朱城子镇农民于海和就和乡亲一起,跟当地的经销商订购明年春耕种子。于海和告诉记者,这次他们要买国外公司“先玉335”玉米种子,这不仅要提前半年预订,每袋还得交80元订金,并且必须给经销商身份证复印件。尽管如此,“先玉335”仍然供不应求,高峰时甚至有上百户农民排队购买。《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日在北京、山东、甘肃、吉林等地调查发现,在“试水”中国种子市场并取得初步成功后,外资种子开始由蔬菜、花卉向我国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扩张速度明显加快。调查中,业界人士普遍对此感到忧心忡忡。他们认为,从当前看,外资给中国市场带来了优质的种子资源,却并未带来国内种业急需科研成果、管理经验等核心竞争力。此外,外资垄断蔬菜种子后产生的高价格、高风险“苦果”已逐步显现,业界普遍担心,一旦外资控制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可能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国外玉米种子已在我主产区完成布局吉林省农科院副院长罗振锋认为,“先玉335”的热销,只是国外种子公司进军我国大田作物种业的一个缩影。由于对政策、法律和中国市场不熟悉,自2000年国外种子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外资曾经历较长时间的“蛰伏期”。在经营蔬菜、花卉等小作物成功后,外资目前正积极向玉米、水稻等大田作物进军。尤其在玉米种子方面,“先玉335”2006年推广面积仅26万亩,2009年迅猛增加到1900多万亩,几乎占到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10。国外品种影响大、推广速度快,现已在我国东北等玉米主产区基本完成了布局。据业内人士介绍,继“先玉335”后,先锋公司还计划推出“先玉696”“先玉508”、等一系列品种,预计将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据业内人士介绍,除已进入我国种业的70多家外资企业外,孟山都、拜耳等跨国集团正加紧与国内企业商谈合作事宜。在水稻制种方面,一些国外公司在水稻主产区与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合作,开展水稻育种研究,意图采取迂回战术,涉足我国水稻种子市场。农民被迫接受“一克种子一克金”在山东省寿光市稻田镇西稻田村农民董汉元家的蔬菜大棚里,董汉元指着地里一陇陇的茄子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以前种国内品种,冬天不爱坐果,产量低,现在乡亲们都种荷兰瑞克斯旺公司的“布利塔”茄子,产量每亩地比国产品种高1000斤左右。优质种子给农民带来实惠本是好事,然而,随着市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