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M湿地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湿地,因为在这里,有景色秀美的草原、湖泊以及动植物资源。除了美丽的景色,M湿地对于维系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M湿地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长年致力于M湿地保护的某环保组织成员小王说:“M湿地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三个,即草场沙化、过度放牧、鼠兔灾害,但归根到底还是和过度放牧有关。”据小王介绍,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当地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鼓励牧民扩大畜牧业生产,包括M湿地在内的很多地区牛羊数量急剧增长。改革开放以后,当地政府为了发展经济,牧民为了增加收入,牛羊数目继续增加,据统计,目前M湿地牧民的人均年收入达到了4700元以上,个别家庭的年收入甚至超过了30万元。但同时,由于牛羊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M湿地草场的承载量,造成过度放牧,所以使得湿地草场严重退化,鼠害日趋严重,沙漠化加剧,大量野生动植物消失。仅M湿地靠近黄河的部分,就已经出现了220千米的沙化带,大量野生动植物种群也因为沙化而消失。但就动物而言,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M湿地的各类珍稀动物已经从230多种下降到140多种;随着天敌的减少,对植物破坏力非常大的鼠兔迅速繁殖,又进一步加剧了湿地的沙化;此外,湿地沙化还造成了该区域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使黄河赖以补给的水资源大量减少,增加了黄河中下游广大地区旱涝灾害的发生频次。M湿地沙化现象虽然早已引起了相关部门的注意,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但效果并不明显。当地政府在保护M湿地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无奈。上世纪80年代以后,按照联产承包制的规定,M湿地已经按户承包给了当地居民,在牧民们看来,利用自己的生产资料去创造财富,无可厚非。牧民A就反问记者说:“我在自己的土地上养牛养羊,养多养少,难道还要向政府汇报吗?”牧民B向记者坦言,与过去相比,居住在湿地中的牧民收入确实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于交通不便等种种原因,牧区除牛羊肉以外的各种物资都要依靠外部供给。与偏高的消费水平相比,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明显,所以,对
f于普通居民而言,如果不增加牛羊的数量,可以说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牧民们也知道牛羊养得太多对湿地草场不好,但这也是为了生活。”牧民C直接告诉记者,“如果政府能够通过补偿牧民因为少养牛羊而受到的损失,我们肯定会主动减少牛羊数量,总不能为了保护湿地而让我们吃不饱饭吧!”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发现,M湿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