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理解平面镜成虚像,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2.过程与方法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2观察实验现象,感知虚像的含意。3.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2“实验反思”中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通过对平面镜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影响。
教学过程一、课前1分钟沟通:玩镜子二、导入新课:师:人们常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甲天下的山水图片吧!(课件出示一幅图片:
船行山顶)面对此情此景,清代诗人袁枚这样赋诗:“船于山顶行,桨在天上撑”,你能根据画面说说:船
能在山顶行是怎么一回事吗?大家的桌上就有一面镜子,观察一下,看看它的表面特征和平静的水面有什么相同之处?
1
f师:像这种表面是平滑的镜子物理学中叫做“平面镜”。(教师板书)三、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一)实验探究师: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那么平面镜成的像跟物之间有何关系呢?(板书: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师:在观察中思考,我们就有发现。请大家拿出平面镜观察,猜想吧!大家通过观察活动,提出这么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猜想,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类(一)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二)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关系,这些仅仅是我们的猜想要科学的确定这些观点是否正确,我们应该怎么做?科学的探究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课件出示)现在到了第三步制定制定探究方案。学生讨论。教师:你们小组的猜想是什么?你选什么器材来做?(1)你们采用什么办法来验证像与物的大小比较像与物的大小。找一个跟镜前物体完全相同的物体替身物体与像比较(2)同学们找桌子上的器材试试看,行不行。玻璃放在抽屉里(3)同学们成功了吗?有什么障碍?(4)为什么像不见了呢?学生:思考、讨论虚像(5)怎样才能同时看见像和“替身物体”?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6)激疑那么现在镜后的替身物发出的光为什么没有透过平面镜进入人眼?被涂在平面镜后面的漆挡住,光无法透过平面镜。(7)那么怎么办?(学生说对思路后,教师指导学生从抽屉中拿出玻璃板)
2
f(8)讨论:如何研究距离的关系呢?
(9)好!制定好计划,下面我们准备探究验证我们自己的猜想,你们大约需要多长时间?
大约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