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下氧化脱羧,放出二氧化碳,放出的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淀粉等。CAM植物具有两步羧化的特点。
28CAM途径的调节。①短期调节:PEP羧化酶只在晚上起作用,而脱羧酶只在白天起作用。②长期调节:某些植物在干旱条件下保持CAM类型,但在水分充足时,则转
变为C3类型。
27光合产物特点。①不同植物光合作用产物不同,一般产物为糖类,包括单糖葡萄糖和果糖、
双糖蔗糖和多糖淀粉;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也都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②淀粉在叶绿体中合成,而蔗糖在细胞质中合成。③在叶绿体中的淀粉合成与细胞质中的蔗糖合成呈竞争反应,细胞质基质中
Pi浓度高时,叶绿体的磷酸丙糖输出到细胞质基质合成蔗糖;细胞质基质中Pi浓度低时,促进淀粉在叶绿体内的合成。
28如何证明C3途径CO2的受体是RuBP,而CO2固定后的最初产物是3PGA给植物饲喂标记的14CO2,在不同的照光时间下,分别浸在沸酒精中将植物杀
死,提取14C化合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和纸层析分析方法追踪14C在各种化合物出现的先后次序。最早标记的化合物即为二氧化碳固定后的最初产物,在C3植物中最早标记的化合物是3PGA。
用同样的技术结合动力学实验,当CO2浓度突然下降时,RuBP的量急剧增高,而3PGA的量则相应急剧下降,说明3PGA是RuBP的羧化产物也就是说明CO2的受体是RuBP。
29光呼吸的具体过程。在光照下,叶绿体中的Rubisco把RuBP氧化为磷酸乙醇酸,在磷酸酶作用
下,磷酸乙醇酸脱去磷酸生产乙醇酸。在过氧化物酶体内,乙醇酸在乙醇酸氧化酶作用下,被氧化为乙醛酸和过氧
化氢;过氧化氢在过氧化氢酶作用下分解放出氧气;乙醛酸在转氨酶的作用下,从谷氨酸得到氨基而形成甘氨酸。
在线粒体内,两分子甘氨酸转变为丝氨酸并释放CO2。丝氨酸再进入过氧化物酶体,经过转氨酶催化,形成羟基丙酮酸。羟基丙酮酸在甘油酸脱氢酶作用下,还原为甘油酸。
f最后,甘油酸在叶绿体内经过甘油酸激酶的磷酸化,产生3磷酸甘油酸PGA,参与卡尔文循环代谢。
30比较C3、C4、CAM植物的异同。①从叶片结构来看,C4植物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外侧有一层或几层花环
型的叶肉细胞。C4植物叶片维管束鞘薄壁细胞比较大,里面叶绿体数目少,个体打,叶绿体没有基粒或基粒发育不良。C4植物叶片叶肉细胞内的叶绿体数目多,个体小,有基粒。C3和CAM植物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薄壁细胞较小,不含或很少叶绿体。
②从羧化酶种类和所在位置来看,C3植物是由叶肉细胞叶绿体的Rubisco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