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莆田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交通拥堵费
【申论热点】
9月2日北京环保局发布《北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年重点任务分解措施》要求交通委和环保局牵头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交通委和交管局牵头制定智能化车辆电子收费识别系统等交通委、交管局、城管执法局落实区域差别化停车收费制度引导降低中心城区车辆使用强度。此消息也引起全国其他城市居民的忧虑。
【标准表述】
综合分析
一方面,在汽车限购、尾号限行、外地牌照车限入等措施已纷纷实施之后,征收交通拥堵费是治理交通拥堵的又一个重要调控手段。无疑,通过对购车权和路权进行部分限制,以期达到缓解交通拥堵调控目标,属于治理积弊的无奈之举。城市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是多年来城市区域规划不合理、路网建设不充分、跨区域协调不够等因素叠加的结果。积累至今,已成为最严重的城市病。面对非常挑战须用非常手段,无可非议。
虽然如此,另一方面就实际效果来说在重重治堵重拳背后人们并未体会到出行的顺畅“只是不会更堵但还像以前一样堵”。权利受到了限制却看不到相应的改善这也是民意对官方治堵产生强烈反弹的原因。“交通拥堵费”“限购令”“车船税”等治堵举措甚至变成了敏感词。然而治理交通拥堵“堵不如疏”的大道理好讲但究竟如何“疏”才最经济有效如何“疏”才最能保障公民权利如何“疏”才能受到最多民意的支持这都需要通盘考虑。
征收交通拥堵费这种非常手段能否起到非常作用,尚是疑问。诚然,与其他行政调控措施相比,征收交通拥堵费与国际城市的治理经验更加接近,也有成功经验可循。但是,同样的政策导向未必会产生同样的效果。一是作为一种价格杠杆,交通拥堵费只有对价格敏感者才能产生导向作用,迫使他们调整自己的出行行为。然而,存量机动车中,有大量公务用车,这些车主对于交通拥堵费不会敏感。无论中心城区的入城费还是停车费设定得多高,都不会影响其出行习惯。二是不合理的城市规划和上涨过快的房价,导致了“睡城”的出现。即使
中公教育莆田分校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
f想通过交通拥堵费调节人们的出行,许多人仍然会因路途遥远和公交设施不完善而被迫驾车出行。
启示
应该说,交通部门为治堵想了很多办法。想要找到好的“治堵妙计”,需要科学的“顶层设计”,摸索出一套科学、民主的决策流程。从长远看,中国的大城市“治堵”应逐步淡化行政强制手段,过渡到用市场化手段和吸引市民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