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该饭堂的菜式非常丰富,味道也最好,但是价格就稍微高一点。r
  芷园饭堂绿榕园:绿榕园位于主校区,靠近三角市和校医院。这个饭堂是华农最老的饭堂,比较小,高峰期比较拥挤。r
  莘园:莘园位于主校区的六一分区。六一分区住着的主要是华农的研究生。莘园饭堂只有一层,是一个新建的饭堂,环境很好,菜式价格稍贵。r
  西园:西园饭堂位于华山学生宿舍区,因靠近学校里面的西湖而得名。西园共三层,一二层为中餐,第三层为“沁园”餐厅,吃的是西餐。西园饭堂菜式非常丰富,而且价格不高,在这里吃饭经济实惠。甚至很多靠近华农西北门的外校学生都喜欢到这里吃饭。r
  每个饭堂都要风味小吃,如凉拌菜、面、汤粉等,满足不同人的口味。除了绿榕园外,每个饭堂都提高夜宵。r
  就餐提示:在华农饭堂吃饭消费一般是用校园卡打卡的,没有校园卡的话,也可以到饭堂的小卖部购买临时饭票就餐,当餐有效。r
编辑本段创校百年来的八位院士:r
  丁颖(18881964)1924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历任中山大学农学院教授、院长和华南农学院院长及中国农科院院长等职。著名稻作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稻作学之父”。经长期研究认定中国栽培稻种起源于华南,现分布于华南的多年生普通野生稻是中国栽培稻的祖先。独创稻种系统分类法,并对我国稻作区域进行科学的划分。独创“区制选种法”,提出“水稻品种多型性”理论,毕生育成水稻良种60多个。其中1933年育成良种“中山一号”,在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地把野生稻抵抗恶劣环境的种质转移到栽培稻上,在生产中广泛种植达大半个世纪之久。1936年通过杂交获得世界上第一个“千粒穗”品系。晚年主持中国水稻品种光温生态研究,取得重要成果。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r
  庞雄飞(19292004)1953年华南农学院毕业留校任教,1955年奉派留学苏联,学成归来曾任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等职。长期从事昆虫学、生态学和害虫防治理论与技术研究,造诣深厚,成果卓著。发现瓢虫科、赤眼蜂科和缨小蜂科的新种一批,在瓢虫科分类保护利用方面的新见解获国内外同行公认。创立害虫种群系统控制理论与技术,为有害生物生态控制、食品安全与生态环境保护奠定科学基础。提出植物免害工程和植物保护剂概念,开创了植物保护学的全新研究领域。通过对我国南岭地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育和环境保护的论证,促成国家级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r
  黄耀祥(19142004)1939年毕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