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三历史备考复习策略
20080611135403
转载标签:
分类:教育
杂谈、高考
高三历史复习非常关键,特别是后期的复习更是决定高考成绩优劣的关键时期,也是许多同学们感到不知所措、疲于应付的阶段。在这阶段,有不少的同学看似非常的认真、努力,但成效就是不大,质量检测的成绩就是不理想,更有不少的同学不是被动地听课做题,就是“跟着感觉走”,漫无目的翻课本、练模拟,其成绩更是不可惶论。这些问题的出现跟学生的复习方法、教师的复习策略是有很大关系的。高三的复习是一个艰苦的再认识过程,也是一个艰难的再提高过程,要怎么样才能在复习中出效率、见收获,本人不揣浅陋,就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策略谈一谈粗浅的看法,以供同仁指正和同学们复习参考。一、回归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教材是学习的对象,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和根本,具有全面的基础知识,是学生答题的前提,是解答好试题的基本保证。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回归课本,强化基础,这是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经过几轮复习过后,在最后的备考阶段,我们很多考生往往忽视了课本知识,纯粹为了做题而看题,结果容易出现考试答题脱离教材,或者是结论性的语言理解不到位,概念性的知识记忆不准确,很多同学常常出现最后好像什么都不知道的复习备考感觉。2007年的我省高考文综历史卷得分偏低,究其原因,就是基础知识不扎实,应变能力差等原因靠成的。因此,回归课本,依据考纲,夯实基础是当务之急。历史知识面覆盖广、层次深、能力标准要求高,一般地讲,要熟记教材的基础知识,牢记教材的每一节内容、每一个知识点。为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求学生在复习中一定要多看教材,对教材的阅读至少要达到五、六遍以上,甚至还要过好“背”这一关。只有过好了“背”这一关,知识才能运用自如,才能“熟能生巧”,这样就会为我们以后的复习逐渐扫清障碍,最后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必须以扎实的历史知识作基础,即使是解答那些对历史思维能力要求很高的理论分析性的历史问答题,如果没有全面准确地掌握有关的历史知识,能力的考查和培养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全面的掌握基础知识,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目录、正文、小字、注释、课本插图、年表、课后习题。还应包括教材涉及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历史结论、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动、历史事件及其基本线索和发展过程等在内。只有准确理解、深刻挖掘其内涵,才能掌握历史基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