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进步:劳动和资本都减少)
15长期劳动量需求曲线的弹性比短期需求曲线的弹性大,即比较平缓。
第二章
1劳动力供给:从性质上说,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在一定的劳动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于主体之中的劳动力使用权的出让。2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假设认为劳动者在做出有关供给决策时,以追求效用最大化为主要目标。其效用来自于两个方面:1劳动力供给主体在市场性劳动时间获得的;2劳动力供给主体从余暇时间中获得的3影响劳动力参与率的因素1教育制度与教育供给规模2工资政策及工资关系3工资水平4个人非劳动收入5居民家庭生产率的变化6社会保障制度7宏观经济状况
f8其他因素
4劳动力参与率假说:附加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失业率↑一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
悲观性劳动力参与率假说(失业率↑一级劳动力↓二级劳动力↓)。
5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五种类型(图)

1供给无弹性,即E0(A)


2供给有无限弹性,即E∞(B)
3单位供给弹性,即E1(C)
AECDB
4供给富有弹性,即E1(D)
5供给缺乏弹性,即E1(E)
劳动量
6分析劳动力供给的基本出发点是以效用最大化原理7效用:指商品或劳务存在于消费者心目中的满足欲望或需要的能力,它表示商品或劳务同消费者的愉快或痛苦之间的关系。8基数效用论假设:①每个人都是合乎理性的人,即经济人②每个人都具备完全的信息③每一个消费者(包括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都具有一定的收入④效用和重量、长度等一样是可以衡量的⑤边际效用递减9边际效用:指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增加一个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增加效用量或增加的满足,也就是每增加一单位商品或劳务的消费所得到的总效用增量。10收入约束线:表示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约束下,所能消费余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在约束线内的任何一点所示的余暇和收入的组合,均无法实现效用最大化;约束线外的任何一点所示的组合,在既定的可支配时间和劳动能力的条件下是不能达到的。)11无差异曲线(等效用曲线):可以带来一定水平的余暇时间与收入的组合点连接所形成的曲线。12纯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纯收入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于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个人可达到的效用水平必定提高。纯收入效应是从一条无差异曲线移向更高效用的无差异曲线所引起的。(余暇↑)替代效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提高,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余暇减少。
f13道格拉斯有泽法则:丈夫收入↑妻子劳动参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