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完成本册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二、本班学生基础分析
本班学生59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8人。学生年纪小,自律性差。但都比较懂礼貌,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有部分学生有说普通话的意识,能用简短的普通话与老师和同学做简单的交流。个别学生不懂得执笔方法,需要老师不断纠正、督促。学生对学习汉字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但是面对较大的识字量,学生识字的返生效较高。因此对这些学生,应该更多地关注如何用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其体验成功学习所获得的乐趣。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县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
f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一)知识与技能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