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教授你好:这是网上搜索到的有关大数据与针灸的统计结果。表面看来很有
道理,但细细品味那可真是太害人了。看看这50种关于病的针灸治疗都会用这样的固定词汇:1“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
多个”2“计
穴次”3“其中最高频次的
个穴位”
其中最多的是“中风: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240多个,计3414穴次,”处方用穴共240多个,这里充满着变化呀。人体的十二条正经和任督二脉为354穴道,但是中风就用足了240个,如此大数据真乃可怕至极呀。完全违背了中医在用针灸对疾病治疗的大原则。
风有多种多样的,但就一个风字而言其治疗方法就有万般变化。风温、风热、风湿、风痹、风冷、风虚、风气相博、风血相博、风邪乘肺、风邪乘肾、风邪乘肝、风邪乘心、风邪乘脾、风邪乘胃、风邪入胆、风邪入厥阴、风邪流入大肠等等这还没有细细道来。
我想这不是大数据的问题,这是设计这样大数据程序人的问题,如果我来设计就不会有这样的错误,我会更准确的更有针对性的来解决这样的问题。
首先要从病的名称定义来做起,中风是多种的。其次根据病的特征来明确归类,用望闻问切进一步明确病的深浅,后根据经络来确定针灸的穴道,要细细地归类总结,不能把所有的书籍统统输入的到计算机里,然后找一下相同的穴道就解决问题了。不仅如此按照这样以此类推,会更细更深入。
以上是我的一个基本思路,望先生您参考。
大数据50种病证的针灸最常用穴位统计结果
1、脑炎后遗症: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200多个,计1510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8个穴位依次数大小为序,下同)依次是足
f三里、阳陵泉、合谷、曲池、三阴交、大椎、环跳、悬钟、肩、肾俞、风池、外关、哑门、委中、内关、昆仑、百会、太冲。
2、小儿麻痹后遗症: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180多个,计100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3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环跳、悬钟、阳陵泉、曲池、合谷、肩、肾俞、大椎、风市、三阴交、解溪、外关。
3、腮腺炎: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50多个,计151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8个穴位,依次是合谷、角孙、颊车、翳风、曲池、少商、耳尖、外关。
4、菌痢: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70多个,计306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天枢、足三里、气海、曲池、合谷、关元、中脘、上巨虚、大椎、神阙。
5、肝炎:涉及该病证的处方用穴共50多个,计629穴次,其中最高频次的10个穴位,依次是足三里、肝俞、三阴交、胆俞、阳陵泉、中脘、太冲、脾俞、大椎、期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