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的歧视,会野火般蔓延,伤及无辜。终有一日,当歧视不幸地落在我们自己身上时,旁人也会选择盲从或是默许当一个社会的公平正义,一次一次地被“多数人”蔑视,最终,谁会有力量来救赎下一个可能被伤害、被歧视的我们自己?
“少数人”是否能得到尊重,是衡量社会文明及政治文明水准的一根标尺。(李泓冰《人民日报》2009年12月3日06版)
第5页共8页
得分
六、写作题(共1题,每题25分,共25分)
阅卷人
试就以下报道写一篇新闻短评,题目自拟。(字数400左右)十四所高校联手反就业歧视
本报天津12月4日电(记者张国)虽然希望通过一场活动来抗击就业领域的歧视,但反歧视道路上的困难,大学生们在筹备过程中就已发现了。今天是全国法制宣传日,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的40多名学生在天塔风景区拉起横幅,散发传单,向公众普及平等就业的观念。
主办方原计划邀请几家用人单位的招聘主管到场助阵,但未能如愿。一名学生告诉记者,这些单位提出了一些有违公益活动性质的要求,希望借此进行商业宣传。
而就业歧视偏偏与用人单位关系最大。中国政法大学宪政研究所所长蔡定剑说,就业歧视是指,雇用单位基于民族、性别、出身、年龄、身体特征、残疾等与个人能力无关的因素,对应聘者或雇员采取不合理
第6页共8页
f密封线…
姓名:
的差别对待,从而剥夺或者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从去年法制宣传日开始,蔡定剑连续两年发起全国高校的反就业歧
视行动,今年有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大学、郑州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四川大学共计14所高校响应,在12个城市同时开展反歧视活动。
南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李晓兵对记者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他们富有学识,却成了就业歧视的“易感”群体。特别是女大学生,求职遭遇性别歧视是普遍现象。很多地方为了解决就业问题,要求优先录用本地生源,户口歧视显而易见。经过反歧视行动,一些显性歧视如乙肝歧视得到初步遏制,明目张胆的直接歧视现象有所减少,但隐性歧视花样翻新。
天津师范大学法学院学生王俊杰说,时常听说同学找工作遇上的林林总总的歧视,例如一些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