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世纪地理学发展回顾及新世纪前景展望r
吴传钧r
中国地理学会的前身中国地学会创建于1909年9月,她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团体之一。中国地学会的创立标志着中国地理学由古代地理学开始迈入近代地理学。缅怀我国地理学的建树和中国地理学会的创建与发展,要归功于创建中国地学会的张相文、白毓昆、傅增湘、蔡儒楷、袁希涛等先生,和倡立中国地理学会的竺可桢、翁文灏、胡焕庸等先生。而1934年中国地理学会的成立,反映了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蓬勃发展。新中国建立后,1950年中国地学会与中国地理学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地理学会,则标志着我国地理学由近代地理学开始迈入现代地理学的发展过程。近半个世纪以来,通过全国地理界同仁的共同努力,我国地理学从工作规模、专业队伍、成果积累、学科建设和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来衡量,无不光大前业,焕然一新。r
1 地理学发展的回顾r
11 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r
我国古代地理学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古代历史学、文学和哲学都有所包融,基本上没有受到外国学术思想的影响而自成一格。早在战国前后,我国就出现了《山经》、《禹贡》等区域地理著作。从2世纪即开始,我国各地编撰的各类区域地理志、地方志迄今保存有1万多种。我国古代地理的研究在许多方面均领先于国际水平,如公元3世纪裴秀(224~271年)对地图的编制、6世纪郦道元(466~527年)发表第一部水文地理名著《水经注》、11世纪沈括(1031~1095年)对流水侵蚀作用和海陆变迁规律的记述、15世纪郑和(1371~1435年)大规模航海考察、17世纪徐霞客(1587~1641年)对岩溶地貌的研究等。r
15、16世纪,近代科学在欧洲兴起,世界地理大发现促使西方地理新思想的产生。洪堡(1769~1859年)及李特尔(1779~1859年)对地理的重要贡献以及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出版促使了世界古代地理学迈入了近代地理学。19世纪,西方各国的地理学会开始陆续建立,1871年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开了第一届国际地理大会,1922年成立了国际地理联合会(I
ter
atio
alGeographicalU
io
简称IGU),使地理研究开始走向国际化。而这一时期由于我国长期处于封建制度统治下,与世隔绝,使我国古代地理学缺乏发展动力。直到欧洲近代科学兴起后,近代科学技术才转辗传入我国,西方地理思想观念开始冲击和影响我国传统地理学的发展。r
12 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发展r
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侵略者纷纷派遣考察人员,深入我国内地进行地理、地质和资源考察,扩大和促进了西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