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张国平摘要:在悦纳翻转课堂的同时,更应该以清晰的视角去洞察“传统课堂”存在的“教”与“学”的困境变化。翻转课堂不仅要实现“形”的翻转,更要实现“神”的翻转。翻转课堂不仅是课堂的翻转,更要完成教师自身的“翻转”。本文围绕翻转什么、为何翻转和如何翻转三个问题,思考翻转课堂可能带给政治课堂的变化。关键词:翻转课堂传统教学政治课堂张国平,男,浙江省桐庐中学,中学一级教师。发端于美国“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一经引进国内,就如投向平静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激荡着教育者的心灵。对于教师而言,我们在悦纳新事物的同时,不应该盲从,而应该以清晰的视角去洞察“传统课堂”存在的“教”与“学”的困境,同时用敏锐的触觉去思考翻转课堂可能带给我们的改变。笔者以自身参加c20慕课联盟“跨学科翻转课堂”教学观摩及模式研讨会的经历,结合青岛二中丁晓菲老师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展示课,来探究翻转课堂带给我们的思考与改变。一、“翻转”什么所谓翻转课堂,是指学生课外先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完成知识的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展示、讨论、评价、巩固等互动活动。翻转课堂并不是灵光乍现的天才创造,而是美国人萨尔曼可汗为了解决课堂中产生的现实问题而想到的对策,这是翻转课堂的雏形。翻转课堂的出现,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甚至批判。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蕴含着相互交织却地位不等的两条线,一条是教师备课、上课、批阅、反馈,这是主线;另一条是学生预习、听课、练习、巩固,则是辅线。有人称之为“先教后学”模式。翻转课堂则将学生的“学”通过课前带着目标、任务观看视频提前进行,课堂则演变为反馈、释疑、探究和运用的主阵地。基于此,有人称之为“先学后教”模式。两种不同的模式,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和角色是不同的。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管理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在“翻转课堂”上,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学生是主动的研究者。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教学中,丁老师严格按照翻转课堂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其设计分为两部分:课前部分:1.教师设计制作微视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2.教师设计制作学案;3.学生课前根据课时目标要求,自主学习微视频与教材,完成对知识的基础性学习、完成相关检测、提出疑问;4.教师检查学生自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