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和扩散知识和技术使一国的技术创新取得更好绩效。它是政府、企业、大学、研究院所、中介机构等之间为寻求一系列共同的社会经济目标而建设性地相互作用并将创新作为变革和发展的关键动力系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者们将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与知识经济思想结合给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注入了新的、更广泛的内涵包容了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以及观念创新等主要内容。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也因此成为知识经济思想的核心理论。1996年OECD对国家创新体系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实证研究认为国家创新体系是“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组织结构网络这些部门的活动和相互作用决定着一个国家扩散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并影响着国家的创新业绩”。1997年OECD对组织内的十几个成员国的国家创新体系进行比较研究并发表了《国家创新体系》报告该报告成为国际研究国家创新体系最权威的成果。而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的研究也成为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研究的课题和制定政策的依据。
中国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科学院借鉴国外对国家创新体系研究的成果和实际经验结合中国的国情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中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概念“国家创新体系是由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相关的机构和组织构成的网络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大型企业集团和高技术企业为主、科研机构包括国立科研机构、地方科研机构和非赢利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等广义的国家创新体系还包括政府部门、其他教育培训机构、中介机构和起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等。”4这表明中国创新体系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举的系统。国家创新体系包括许多方面的工作从科技发展战略到政策法规等等但核心是三件事一是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二是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创新能力若干年内还要加强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三是有效的技术转移。尽管我国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都很弱但我国创新体系最薄弱的环节是技术转移5。中国的很多文件和媒体报道经常讲“科技成果转化”却较少提国际上惯用的“技术转移”这一用词的差异反映国人对技术创新过程的理解有误区。
图1中C曲线是实现一项技术创新活动全过程即一个新思想到形成科技成果并最终实现产业化所需要配置的综合能力曲线6。
A曲线是目前一项科技成果在科技链中的综合能力资源供给的状况。从a到f主要进行基础研究科研机构处于主导地位随着技术逐渐成熟也就是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