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药
鲁迅
教学重点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2、通过课文了解情节与人物性格的关系。3、学习作品明线暗线相互交织的结构方法与景物描写的作用。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学法指导1、阅读课文,弄清主要情节和人物,各部分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事件。2、查字典给生字注音解释词义。教学内容和步骤一、题解文题《药》有着揭示主题的作用,可以有三种理解:①蘸着革命者鲜血的馒头决不是愚昧的群众所想象的医治病者的良药;②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也决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③只有唤醒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通过夏瑜被反动统治阶级杀害及华老栓等群众对他牺牲的反应,揭示了旧民主主义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显示出唤醒民众,使其摆脱封建阶级的精神毒害的重要,启示人们去探求疗救中国病态社会的良药。二、主题主题具有多义性,如:批判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正题旨是亲子之爱,副题旨是革命者的寂寞。从消极方面看,是“反封建”,从积极方面看,是要求“科学与民主暴露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虐杀革命幼苗。只有彻底地进行反封建的革命,推翻吃人的封建社会,“扫荡这些食人者”,人民才能解放。写封建文化的残暴、凉薄、自私和人民对革命的茫然无知。暴露封建迷信害人。三、情节、结构、线索小说的情节由明暗两条线索构成,华家的故事是明线夏家的故事是暗线,情节以事为序展开,两条线索通过“人血馒头”、康大叔,并行、交织、融合、塑造了人物,表现了小说的主题。四、学习课文1、介绍时代背景:本篇小说是以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对于辛亥革命,早已作出正确的评价,一方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由于领导这次革命的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没有发动群众,所以这次革命最后失败了,在这种情况下,鲁迅创作了这篇小说。秋瑾(18751907)子竞雄,别号鉴湖女侠,浙江绍兴人,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妇女的杰出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家。小说中夏瑜的名字就是根据秋瑾的名字仿造的。
用心爱心专心
1
f夏秋季节瑜瑾美玉2、分析本文的双线结构①快速浏览课文,找出各部分所写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主要事件。②归纳各部分的内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