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离不开语文,学语文不只是思考的需要,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演讲不仅仅是语文学习的好方法,也是思想教育的新形式。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功能不应停留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上,还肩负着思想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的重任,使学生在激烈、愉快的气氛中感受语文学科的魅力所在,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消除他们对语文的冷漠感。3以读带说,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f现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口头表达能力欠佳,因担心而说不好话,而不善于言谈,有时往往会碰壁,给自己带来不少麻烦。大量的阅读,能够获得并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使自己语言变得生动、活泼。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味,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作品,潜移默化中,学生的思想也会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逐渐受到作者思想的熏陶,久而久之,高尚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就会形成。二、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阅读的本质就是“读”,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阅读教学自然以学生自己阅读为主,教师只是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通过读,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并借助工具书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因为阅读是循序渐进的,只要坚持阅读,善于思考,就会达到读有所感,读有所思,读有所悟。能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从而提高阅读分析、理解的能力。而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是种主动接受,是自我消化和吸收,学生感受到了作品的特色,体会到作家的情感,既有兴趣又往往印象深刻,记忆牢固。在此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难点,予以点拨,少而精,这样就避免了文无难易,不分详略轻重,一讲到底的做法。这样的阅读教学过程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三、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把握,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整体把握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是新课标的基本
f要求,具体的“整体把握”的方法,可通过“诵读”、“情境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教学方式来实现。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感受体验文本中丰富的人文性,浓厚的感情色彩,并逐渐受其熏陶和感染,而不能以教师的讲析替代学生的感悟。例如诗歌教学,要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语言的优美,情感的丰富,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读者诗歌描述的意境和诗人的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