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短缺问题,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也可获得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输出地可发展相关产业,增加就业机会;输入地经济发展加速。两地区协调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社会稳定。
8
f3生态效益对沿途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
考法一能源生产、消费重心移动轨迹分析1
经典高考题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读图完成1~2题。1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Aa、b、cBc、b、aCc、a、b
Db、c、a
2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A西电东送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B西气东输
解析第1题,我国的能源产量北方多于南方,经济总量南方多于北方;能源消费重心则由北方迁移到南方。第2题,开发东海油气资源可以使能源生产重心东移,缩小与能源消费重心的间距。答案1B2D考法二能源调出方向的判断2经典高考题下图示意我国全国整体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9
f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第1题,联系有关我国能源供需情况分析中西部能源丰富,自给率应接近或大于100,而东部能源短缺,自给率应小于100。我国能源自给率应该是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平均值。西部经济落后,原来开发能源较少,随着“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资源开发与跨区域调配,当地的供给率应有所上升。故推断Ⅰ为中部,Ⅱ为我国整体,Ⅲ为西部,Ⅳ为东部地带的能源自给率。第2题,联系“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起点分布,天然气主要是从西北地区的塔里木盆地输出,而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青藏地区水能资源虽然丰富,但是开发难度大,输出少。东北的大部分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只能“稳定东部、发展西部”,所以选项应为D。答案1C2D
10
f限时规范专练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南水北调三线工程路线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东线工程相比,南水北调中线工程A线路长C水质较好2南水北调西线沿线区域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