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台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
一、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3题。
江南三大名楼与中国古典文学
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和江西滕王阁,被誉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以下简称三楼)。
千百年来,它们虽屡经兴废,却以特有的风貌和魅力,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然的创作舞
台。
(一)
三楼俱在长江流域,是封建文人官吏南来北往、西去东还的必经之地。岳阳楼和滕王阁
傍于洞庭、鄱阳两大淡水湖,黄鹤楼下临长江,都是碧波浩淼、江水奔涌的山水胜地。文人
沿江往还,驻足三楼,登临览胜,吟诗作文,自然而然。
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基本上在黄河流域。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大量
人口南迁,江南地区迅速得到开发。隋炀帝开通南北大运河,使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
到了唐宋,长江流域的人口超过黄河流域,经济中心完全转移到江南。在这样一个繁荣富足
的天地里,生长出长盛不衰的文化之树也是理所当然。
历史记载和考古发掘都表明,三楼所在的长江两岸地区,曾经产生过以屈原为代表的璀
璨无比的楚文化。传说中的“黄帝张咸池之乐于沿庭之野”,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
“伯牙绝琴谢知音”等故事,也发生在这个区域。如果把这种文化渊流下推到两汉三国,贾
谊贬谪于长沙,徐稚高卧于南昌,蜀魏吴之间惊心动魄而又威武雄壮的历史场面,也是在这
里展开的。这些都在人们的文化心理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中国文学的民族传统之一是触景生情,因事寄兴,寓情于景。这一传统,从《诗经》就
开始了,但是,登楼感赋,到汉魏才出现。汉末王璨,偶登当阳城楼,作著名的《登楼赋》,
借眼前所见景物抒写悲愤,为中国文学创作的借景抒情开拓了新路径。之后,西晋文学家张
载、南朝颜延之,刘义隆等人,纷纷有登楼之作。诗人们就登楼所见,联类无穷,得意者忘
形,离乱者思乡,忧国者洒泪,厌世者欲仙,都在这高耸凌空、四望八极的楼阁中表现出来。
三楼诗文创作之所以这么兴盛,正是因为它继承了中国文学这一富有生命力的民族传统。
(二)
三楼诗文中那些传颂古今的名篇,早已为历代研究者所重视,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这些诗文为何如此具有生命力?它们的价值体现在何处呢?
从三楼诗文的总体来看,诗人们作为主体,总是从不同的角度作用于客体山水与楼
阁,以寻求适合于表现自己独特感受的艺术手法。他们有的侧重再现山水的气象,有的看重
描绘楼阁的意态,有的则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