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搭建一个发展的支架,使其在自我控制、语言使用、记忆和与他人合作方面延展自己的能力。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学前儿童游戏很多,如从认知发展的角度看,可分为机能游戏、象征游戏、规则游戏;从活动内容来划分,可分为动作技能游戏、认知游戏、社会戏剧游戏、结构游戏等。1.社会性游戏的发展:Parte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独自游戏(225岁):儿童独自一个人游戏,即使有其他人在场,也不与他们发生任何联系;而且儿童之间从事着不同的游戏活动。平行游戏(253岁):儿童在一起从事相似的游戏,但彼此之间没有社会互动。联合游戏(3545岁):儿童们在一起游戏,彼此的行为相互关联,但不相互合作。合作游戏(45岁以上):儿童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或满足同一个需要,在合作中一起游戏。2.操作性游戏的发展学前儿童通过操作物体而进行的游戏称作操作性游戏。经历了从简单的摆弄到能够创造出不同的作品,从无意识的摆弄到有效的探索的阶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中:无目的的游戏、功能性游戏和结构性游戏。无目的的游戏(01岁):皮亚杰认为处于1岁以前的婴儿的游戏本质是唯乐的,没有目标的。他们只是希望通过控制玩具获得快感。使用方法也是没有目的、随心所欲、无法预测的。功能性游戏(13岁):儿童能慢慢关注玩具或物体的特征,慢慢知道玩法,因此能根据特征和功能来使用。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使用的刻板化。结构性游戏(36岁):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即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到了4岁左右,结构性游戏成了儿童最主要的游戏形式。结构性游戏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想象构造、模拟构造和创造构造三个阶段。
共5页,第2页
f浙江广播电视大学
学前教育专业(开放专科)
3.象征性游戏的发展象征性游戏是通过使用替代物并扮演角色的方式,来模拟社会生活的假装或想象游戏。是学前儿童的典型游戏。根据象征性游戏的水平可分为装扮游戏和角色游戏。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指的是儿童装扮的行为指向的是自己,他们自己是装扮行为的行动者。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指的是儿童把其他物体或人当作装扮行为的行动者。序列性装扮游戏:当儿童的装扮行为具有连贯性时的游戏被称为序列性装扮游戏。角色游戏: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