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温度的结合(称生理时间),即需要一定的总热量,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21春化:一些物种的种子只有经历了预寒冷后才能发育和开花,这种由低温诱导的开花称为春化。22驯化及气候驯化:内温动物经过低温的锻炼后,其代谢产热水平会比在温暖环境中高,这些变化过程是由实验诱导的,称为驯化,如果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则称为气候驯化。23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24阿伦规律:冷地区内温动物身体的,如四肢、尾巴和外耳有变小的趋势。25异温动物:产生冬眠的内温动物又称异温动物。26适应性低体温:内温动物的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称为适应性低体温。27风:空气相对于地面的水平运动称为风。3物质环境1相对湿度:单位容积空气中实际水汽含量(e)与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含量(E)之比。2田间水持量:对于陆地植物,水主要来自土壤,土壤孔隙抗重力所蓄积的水称土壤的田间持水量,是土壤储水能力的上限,为植物提供可利用的水。3、土壤质地:组成土壤的各种大小颗粒按直径可分为粗砂、细砂、粉砂和黏砂。这些不同大小颗粒组合的百分比,称为土壤质地。根据土壤质地,可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4、土壤结构:土壤颗粒排列形孔隙度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称为土壤结构。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微团粒结构、团粒结构和比团粒结构更大的各种结构。5、土壤的生物特性:是土壤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活动所产生的一种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特性。6、盐碱土:是盐土和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的总称。第二部分种群生态学1、种群及其基本特性1、种群:是同一时期内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系统更高组织层次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
28
f2、实验种群:指实验室内饲养或培养的一群生物。3、无性系分株:构件生物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可能会死亡和腐烂,这样就形成了许多分离的个体,这些个体来自于同一个受精卵并且基因型相同,这样的个体被称为无性系分株。4、种群生态学:是研究种群的数量、分布以及种群与其栖息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他其他生物种群(如捕食者和猎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学科。5、种群大小:是一定区域内种群个体的数量,也可以是生物量或能量。6、种群密度:是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目。7、内分布型(简称分布):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种群的内分布型一般可分为均匀的、随机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