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来讨论人才的问题。学历只是外在的东西。我们说,人才素质应包括知识、经验、能力三方面,在这三方面,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能力,其次是经验,最后才是知识。硕士、博士相对本科生在知识上占一定优势,而且这种优势更多的是在理论知识层面。除理论知识外,我们对人才的要求还体现在各种经验和不同的能力方面。在评价人才时,不是考核最为重要的能力,而是简单地看他的学历如何,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r
r
主持人问题出在哪里?r
r
谢克海:问题出在我们对“什么是人才”的真正理解上。我们很多企业家和管理者把企业、事业当做自己的生命,他们从心底里希望把企业办好。怎么办?当然要一流的人才。一流的人才从哪里来?他们将人才与博士、硕士划上了简单的等号。硕士、博士的优势仅在知识上。我经常对身边的人形象地比喻,如果解决知识的问题,需要2~3个月,解决经验的问题,就需要2~3年,而解决能力的问题,则需要20年、30年。能力不行,再有知识,也没有用。况且如今知识更新非常快,如果不具备学习能力,有再多的知识也很快陈旧。r
r
话题二r
怎样成为人才?r
●我们应该给大学生制定一个十分清楚的目标体系r
●如果每个大学生清楚地知道了自己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并有意识地进行培养,那么他就可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能力与素质r
●有些大学生有些浮躁,渴望35岁就达到顶峰,那以后干什么呢r
主持人是不是有很多企业或主管部门把人才的标准过于简单化?谢克海:确实如此,如果认为硕士、博士就是人才,招聘就太简单了,看看学历就可以了。r
r
主持人不可否认的是,现在博士、硕士比本科生要吃香得多。谢克海:这是社会观念问题,一时很难改变。我能做的,就是在各种场合呼吁,大家要真正注重全面考核人才的素质。其实,企业的这种观念,对教育有直接影响。有需求就有供给,企业欢迎高学历的人,于是学校就成批制造高学历,才有人卖假学历,有人买假学历。至于高学历是不是高能力、高素质,很多人却不是很关心。r
r
r
主持人对大学生来说,整个社会给他们的成才标准是很模糊的,他们对究竟什么是人才,其实也不清楚,有的说大学生要有很多社会经历,于是大家拼命地不顾学业地去打工,有的则说过多社会经历不好,弄得学生左右为难。r
r
r
谢克海:我们应该给大学生制定一个十分清楚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可以十分容易地检验他的能力与素质。对于刚刚毕业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