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外观质量缺陷。机制砂母材不应具有碱集料反应活性,不宜低于80MPa。但是,机制砂的缺点可以通过选择合适的碎砂设备、合理利用砂中含石粉量、调整砂率,以及选用合适的外加剂等措施来克服。机制砂中含有的石粉和泥的粒径虽然都小于0075mm,但是他们的成份不同,细度相差也较大。泥颗粒大多小于0016mm,而石粉颗粒大都在0016~0075mm之间。泥吸附在砂的表面,妨碍砂与水泥的粘结;而适量的石粉可填充在水泥、细砂的空隙之间,增强机制砂混凝土的工作性。加强机制砂的级配、石粉含量和压碎指标的抽检频率进一步保证机制
f砂的质量;机制砂在生产过程中,为能除去大部分石粉,往往将300μm以下颗粒清除了大部分,从而造成机制砂颗粒级配不好,细度模数偏大的问题,加之机制砂棱角多,表面粗糙,单独用于配制混凝土很难满足其工作性要求,可将之和天然河砂进行掺配,以填充颗粒级配的中间部分,使机制砂细度模数和级配符合规范要求。
三.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普通混凝土及高强度泵送混凝土均可采用机制砂配制,在严格控
制原材料质量和严格按照配合比施工的前提下,配制的机制砂混凝土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流动性、可泵性、强度、抗渗等性能,同时还可保证混凝土不开裂。
1机制砂混凝土的原材料(1)水泥应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道路硅酸盐水泥应符合《道路硅酸盐水泥》(GB13693的规定;C30及以下混凝土宜选用325级水泥,C35~C45宜用不低于425级水泥;泵送混凝土用水泥宜应选用质量稳定、旋窑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富余系数宜大于115,水泥的初凝时间不早于45mi
终凝时间不宜晚于10小时,水泥刚出厂时有一定热量,则需存放二至三天,避免水泥温度过高引起坍落度损失较快。(2)粗集料应选用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母岩强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5倍的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碳酸盐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用砂岩碎石,应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F502011的规定;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机制砂混凝土的
f粗集料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中Ⅱ级和Ⅱ级以上碎石的规定。
(3)路面混凝土用机制砂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用机制砂》JTJ8192011和《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30中Ⅱ级以上(含Ⅱ级)砂的规定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8~38范围;当采用的机制砂级配不符合要求,或配制的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宜考虑采用机制砂与适宜细度模数的天然砂按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