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投资力度,个人资金流向产业市场的可能性增大,以追求较高利息收入和资金回报率。
8
f3理财产品收益或下降,随着利率市场化推进,将倒逼银行的存款、理财产品有更多差异性,今后,老百姓理财会有更多选择。
4股市中小银行利空,利率市场化对银行股中性偏空。放开贷款利率下限后,对于议价能力差的小银行,特别是城商行将是利空。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评价: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国家金融深化质的标志,是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的重要一环,它不仅是利率定价机制的深刻转变,而且是金融深化的前提条件和核心内容。利率市场化作为一项既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又涵盖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改革,中国经济特定的体制背景和金融环境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长期性、多样性和复杂性。但是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即:首先从发展货币市场入手,形成一个更为可靠的市场利率信号,进而以这一市场利率为导向,及时调整贷款利率,扩大浮动范围,促使银行间利率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最后逐渐放开存款利率。
尽管部分金融市场的利率市场化程度大大提高,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还远未结束:
1社会资金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正在逐步形成。以基准利率为核心的利率体系正逐步形成,部分领域资金定价初步实现市场化。
2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落后于名义上的利率市场化。尽管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是各类金融市场上资金的互相流动问题没有真正解决,利率的微观机制还是不完善的,价格机制、市场机制的不健全性和存款利率的强管制性,导致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实际程度要落后于名义上的利率市场化的程度。
以2015年10月的利率改革即“双降”政策做具体的分析阐述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8月2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6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7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同时,放开一年期以上(不含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活期存款以及一年期以下定期存款的利率浮动上限不变。
9
f自2015年9月6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进一步增强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能力,额外降低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和村镇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