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几点探索
(詹桥镇党政办行政秘书李忧靖)
改革、发展、稳定是当前社会的三大主题,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实现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改革则是实现发展的途径和手段。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农村政策的相应调整,在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同时,也使农村工作形势发生了质的变化。200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深化乡镇机构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乡镇机构改革经过5年多的试点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目前正向全国范围内推开,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启动。2008年7月19日,原詹桥镇、贺畈乡、壁山乡顺利完成综合配套改革,合并成为新的詹桥镇,就撤乡并镇以来我镇所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对如何通过深化乡镇机构改革来提升政府行政效率浅谈几点看法。
一、实施乡镇机构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1、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必须实施乡镇机构改革我市绝大部分乡镇人口都在2万人以下。“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普遍存在机构臃肿,人员过多等问题,每个乡镇的事业站所达到20多个,行政事业编制的工作人员一般为60人左右,部门职能交叉,人浮于事,导致行政运行成
f本高,工作效率低,严重影响到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只有进行机构改革,精简机构,分流人员,才能减轻农民负担,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工作效率的提高。
2、打造产业特色、形成规模效益要求实施乡镇机构改革
由于我市普遍乡镇规模小,人为的行政区划将自然地理区域隔裂,使农村的劳动力、农产品等资源优势难以有效聚集,导致产生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特色不明显、规模效益不高的问题。“千家万户小生产”成为我市当前农村的主要生产方式。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这种单一的生产方式已无法适应“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要求。通过撤乡建镇,合理规划行政区域,为实现农村经济多元化、农业集约经营化提供有效的服务平台,使原来分散的各种资源在新的更大范围内流动,经济和产业结构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调整,以此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放大经济互动效应,这样农业产业特色和规模效益才能显现出来。同时,也能有效地解决农民生产盲目性大、参与市场谈判地位低、抵御市场经济风险能力弱的问题。
3、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增强乡镇发展后劲呼唤实施乡镇机构改革
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支撑主要集中在市区及工业项目上,农村发展缓慢,城镇化水平低。实施乡镇机构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