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位差迅速大量内流,从而爆发动作电位。Na+内流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再生性)。使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称为阈电位。阈电位比静息电位约小10~20mV。任何刺激必须使内负电位降到阈电位水平,才能爆发动作电位。r
动作电位上升相是由于膜外Na+大量内流,膜内电位迅速高,使原来的负电位消失并高出膜外电位,在膜的两侧形成一个正外负的电位差。这种电位差的存在,使Na+的继续内流受到内正电荷的排斥,当促使Na+内流的浓度差与阻止Na+内流的位差所构成的两种互相拮抗的力量相等时,Na+的净内流停止。此时膜电位为Na+的平衡电位。简言之,动作电位的上升相是Na+内流所形成的电一化学平衡电位,是膜由K+平衡电位转为Na+平衡电位的过程。r
在上升相到达Na+平衡电位时,膜上Na+通道已关闭,Na+的通透性迅速下降。与此同时,膜对K+的通透性大增。于是,K+顺浓度差和顺电位差迅速外流,使膜内外电位又恢复到原来的内负外正的静息水平,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相。简言之,动作电位下降相是K+外流所形成,是膜由Na+平衡电位转变为K+平衡电位的过程。r
细胞膜在复极化后,跨膜电位虽然恢复,但膜内Na+有所增多,而K+有所减少。这时便激活了细胞膜上的钠一钾泵,通过Na+、K+的主动转运,重新将它们调整到原来静息时的水平,以维持细胞正常的兴奋性。r
(3)动作电位的特点: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现象,刺激达不到阈强度,不能产生动作电位(无),一旦产生,幅度就达到最大值(全)。幅度不随刺激的强度增加而增加。r
(4)动作电位的传导特点: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沿膜由近及远地扩布称为动作电位的传导。其传导特点有:①不衰减性传导。动作电位传导时,电位幅度不会因距离增大而减小。②双向性传导。如果刺激神经纤维中段,产生的动作电位可从产生部位沿膜向两端传导。r
(二)肌细胞的收缩功能人体各种形式的运动,主要是靠肌肉细胞的收缩活动来完成。不同肌肉组织在结构和功能上虽各有特点,但收缩的基本形式和原理是相似的。现以骨骼肌为例来说明。r
1.骨骼肌收缩的形式肌肉兴奋后引起的收缩,可因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收缩形式。r
(1)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肌肉收缩按其长度和张力的变化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称为等长收缩;一种是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称为等张收缩。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与其负荷大小有关。r
肌肉承受的负荷分为前负荷和后负荷两种。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