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宋代文学
一、柳永词艺术上的创新(3点)
1、大量创制慢词在柳永之前,次多为短调小令。柳永开始大量填写慢词,他的慢词多自创新调,他在词体、词调方面的开创之功,为宋词开拓了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领域。2、丰富了慢词的表现手法柳永的慢词多用铺叙手法,尽情铺叙展衍,但确实有章法有制度的,其中或层层剖析抒发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或具体描绘场面和时间过程,或利用时空的转换、展现人物情感变化,如《观沧海》、《雨霖铃》。3、表现了雅俗并陈的特点柳永表现女性生活、感情的词作,的确比较“俗”。在题材上,写的是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情事,此一俗;大量运用民间“浅近卑俗”的语言,此二俗。但柳永的羁旅行役词,又相当的典雅。首先,羁旅行役词,多和怀才不遇、天涯沦落有关,所以,这一类词抒发的是悲士不遇的感情。其次,他兼容了诗的表现手法,意境的创造、气氛的渲染,用典使事,遣词造句,都体现了“雅”特色,如《八声甘州》。
二、欧阳修的散文创作
欧阳修的散文种类颇为丰富,文体如“论”“辩”“说”“序”“记”“传”“书”“祭文”“杂文”等等,可以说无体不备,而且其文融叙事、议论、绘景、抒情于一体,艺术性极高。
欧阳修的记叙散文有两种,一种偏于记事和议论如《樊侯庙灾记》《相州昼锦堂记》等。另一种重于写景抒情,如《丰乐亭记》《醉翁亭记》。另外,《秋声赋》是欧阳修成功改造散文文体的尝试,是宋代散文赋的先导,它部分的吸收了传统骈赋、律赋的铺陈、排比、对偶的手法,以及设问为问答的形式特征,使之成为奇偶相间的散体,写景、状物,形神兼备,音调铿锵浏亮,抒情意味浓郁。
欧阳修的散文,大体有以下几大特点:一、婉转曲折,态度从容;二,气势旺盛,措辞平易;三,结构严密,富有逻辑;四,一唱三叹,富有情韵;五,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欧阳修散文的这种美学风格,被人誉为“六一风神”。
三、苏轼诗歌的基本内容(4点)
1、针砭社会现实表达济世之志如《荔枝叹》这首诗从汉和帝、唐玄宗时从交州、涪州进贡新鲜荔枝的史实,写到宋代各地官吏为讨皇帝的欢心,不惜耗费民脂民膏,贡花献茶,劳民伤财。苏轼对长期沿袭这种陋风,给予了不留情面的批判。2、写景抒情之作有一部分是写山水景物的,如《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一首是写杭州西湖的景色,既是就地取材,随手拈来,又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山水的热爱。另一部分诗作是在写景中寄寓人生的某种感悟,如《和子由渑池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