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谈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
内容摘要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是从中国传统的“五色观”、文人画的水墨色彩以及民间色彩这三大色彩体系中得以体现的。这三大传统的色彩体系充分反映出古代帝王将相、文人士大夫以及平民百姓的内在思想意识。在中国人传统的道德、思想、文化中,色彩成为社会规范的标识,成为人们内在意识外化的具体表现。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体现出整个民族的哲学观念、文化内涵与审美意识。了解中国人的传统色彩意识也就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关键词传统色彩意识五色观水墨色彩民间色彩
中国人的色彩意识是注重事物固有属性在内心的感受。中国传统的“五色观”理论饱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五色系统是中国人内在意识的一种外在体现,它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独特的文化现象,中国的神话传说无不贯穿着它的影响。五色系统属于帝王的专利。五色概念已知最早的记录是在公元前22世纪由舜帝提出的。五色系统的构架是夏、商、周三代推行的五行思想。五行即木、火、土、金、水,古人认为它们是组成世界的五种元素。五行思想用“五”来简化整个世界。最直接的参照,一是人的五指,二是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三是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五座星宿。五行学家将其推而广之,用五行规定所有的天文、地理和人事,形成一个无所不包的系统。五色系统是五行学说的外壳。虽然受到历史与文明进
f程的局限,但也在局限中呈现出含蓄的智慧。五色系统中的“色”字,在甲骨文中像刀砍跪着的人,意思同杀一样,都是砍头见血,血作为染料能直接染色。文献记载,舜帝最早用这个字。舜帝是东夷人,东夷流行杀头祭祀。“色”又同人体的颜色挂钩。中国人的面部由于喜、怒、忧、伤、哀等情绪,会呈现出发黄、发青、发赤、发白、发黑的色彩。“色”字的同义词是“彩”,古文写为“采”,像手抓在树枝上摘果实。“彩”字大约出现在东周时期。按照汉字的造字原则,“色”同男人狩猎杀生有关,“彩”同女人采集、种植、纺织、生育有关。色彩最早的组合,不是“色彩”而是“采色”,表明负责采集的女人比负责猎杀的男人重要。北方官话中的色、采、、彩4个字,都不是卷舌音。这4个字的读音可能属于远古东南语系。中国的东南地区,五颜六色的植物、花鸟、虫鱼远胜于中原地区。中国古代的颜料主要是丹砂和石青,产地在长江流域和西域,植物染料南方最为齐备。中国人的色彩感觉更多来源于东南地区,色彩观念定型于中原。古人用色讲究鲜明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