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从大型零售商场转向分销商。这一变化已经预示着中国原有的商业主力从顶峰走向低谷,并最终成为大型分销商的附庸。为数众多的商场从高利润到微利,到难以生存,到出租柜台,每况愈下,经营惨淡。当市场权力从大型零售商转移到分销商之后,中国的批发业迅速兴起,并在过去十多年的时间内形成了覆盖城乡的、发达的分销体系。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分销体系尽管发达却很不健康。从分销商来说,由于良好的市场机遇和企业的“众星捧月”(往往一个大分销商会受到众多大中小企业的青睐),规模迅速扩大,但经营能力却提升缓慢。它们没有业务队伍,没有信息功能,没有管理功能,没有长远打算,不能正确处理和企业的关系。可以肯定地说,2000年的“郑百文事
f件”如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现象:它代表的是不思进取、不能随着市场变化持续进行变革的大型传统分销商的最终没落。这种没落,在未来的二、三年时间内会更明显、更普遍,分销商如何反败为胜,制造商如何重整分销渠道已经非常现实地同时摆在分销商和制造商面前。从企业来说,这个分销渠道是以一级分销商为主建立起来的,企业既没有完成对一级分销商的培训和改造,使其成为自己的战略伙伴,也没有能够找到可行的方法实现对一级分销商的有效管理,更没有能力控制和引导下游分销商的行为。随着分销渠道规模的扩大,分销渠道和分销商的异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中国企业随着规模扩大,发现“路”越来越“陡”,甚至无路可走,2000年的“国美”现象,成为这种状况的最佳案例。撇开政府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市场秩序是由于企业行为和分销商行为决定的,企业没有能力规范分销商的行为,分销商缺乏缺乏自觉和自律,这样中国市场秩序混乱就不足为奇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中国本土企业存在渠道危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子公司同样存在这些问题,它们唯一值得骄傲的只是由于管理比较专业和人员素质较好、危机程度略低而已。
渠道创新的障碍分销渠道通常要占一个行业商品和服务价格的1540。这个数字也反应了企业通过改善分销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率的潜力,科学设计、别出心裁的分销渠道管理往往可以为企业带来更高的回报。中国企业在分销渠道管理方面最大的失误就是只偏面关注分销渠道的分销能力,严重忽视分销费用管理。技术发展正不断加速渠道的演进,今后几年,渠道管理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以倍速增长。信息网络已经能够使产品、服务提供者跳过传统分销商和最终客户直接打交道,比如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