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有引力定律
河南省唐河县第一高级中学刘香旗
教材依据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七章第三节
教学流程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2)理解并掌握万有引力定律。(3)知道任何物体间都存在着万有引力,且遵循相同的规律。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f(1)认识科学研究活动中根据事实和分析推理进行猜想、假设和检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概括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2)结合“月-地检验”通过思维程序“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学习科学家们谦逊美德,使学生学习中互相协作、互相借鉴,培养团队精神。(2)认识天文观测、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等科学意识和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并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3)学习科学家们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和一丝不苛的工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1.万有引力定律的推导思路和过程。2.万有引力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公式。
教学难点
1.对万有引力定律的理解;2.对万有引力的理解:任意物体间都有万有引力作用。3.计算万有引力时物体间距离的含义。
教学媒体与环境
(1)电脑、投影仪、屏幕、视频展示台;(2)Powerpoint、自制多媒体Flash积件: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动画、苹果落地的受力动画、地球引力作用于运动着的月球的受力动画等等。
教学方法
启发诱思,分析推理、猜想假设、事实验证、归纳总结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两个问题:其一是追寻牛顿的足迹学习了行星运动的动力学问题,找到了太阳与行星间引力的规律,谁能回答一下其具体内容呢?
f学生:(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同学们掌握得很好。根据其间引力的作用规律,完全可以解释行星的运动了。正是由于行星受到了太阳对它的引力作用,行星才不会飞离太阳,而是按开普勒发现的三个规律绕太阳运动。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另一个问题是: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规律是否适用于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思考该问题的探究思维程序如何呢?学生: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理论分析→实验观测→验证结论(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内容“说一说”和相应的探究思维程序,有助于提出“天体间引力规律的普遍性”的新问题从而导入新课。)教师:那么,你们是否想过天体间引力规律是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