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和失重》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是高中物理的基础,通过本节的学习,
能巩固和深化牛顿运动定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为高二学习电磁学与力学结合的知识有很大帮助,能更好地解释生活、生产以及航天事业中的超重和失重现象。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整堂课中采取“情景问题探究结论”的教学方法,以“自主体验发现问题,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自主举例应用问题”为教学主线;从兴趣入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通过分组实验,感受超、失重现象;进而小组讨论、验证、交流超、失重条件;感悟超、失重实质;成功解释生活中超、失重现象;强调学生思维和体验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变过去教师要学生学,而为学生自己“我要学、我想学、从中我学到了什么”的主动建构知识的自主学习;通过交流、合作的互动过程,更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当然同时要发挥教师的课堂机智,适时地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推理、总结,启发学生的思维,把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突出体现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二、学情分析
超重、失重学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体会,但理解超、失重概念,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困难。我觉得主要来自两方面,首先是物理语言的误导,使学生认为超重(或失重)就是物体重量的增加(或减少);其次学生往往认为向上运动时就超重,向下运动时就失重,没有真正理解超重与失重的原因。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利用了实验和理论探究相结合的方法,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讨论、评价等得出结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动手与合作能力,生成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物理意识。三、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
(1)、了解超重和失重现象,理解超重和失重的条件。(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超重和失重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感受超、失重现象。(2)经历探究产生超、失重现象条件的过程,理解物理规律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自信心。(2)用科学的观点解释身边的物理现象。(3)引导关心国家大事,增强民族自豪感。
1
f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什么是超重、失重及产生超重、失重现象的条件、实质。
教学难点:(1)对完全失重的理解
(2)在超失重条件下,物体的实重不变
五、教学器材: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