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回答)
10
f2、我们自制显微镜
1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
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25倍左右。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
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
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借助纸
筒,参考第10页的方法自制一个显微镜。(事先让学生自备与放大镜外径一样大
的纸筒每组1-2个,否则课堂上的时间会不够)
3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
角等。
三、小结
17世纪时,那些不懈地探究自然世界的人们就像我们一样,尝试着把两块
凸透镜组合起来制成了能放得更大的观察工具,它们便是显微镜的前身。
板书设计:
4、怎样放得更大
肉眼看
希望
放大镜
看
(两个凸透镜组合)
到
光学显微镜
更
电子显微镜
多
扫描隧道显微镜
……
……
教学后记: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11
f【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教学重点】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教学难点】正确使用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