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历史试题简评(转载)
今年的文综历史试题,充分吸纳了前两年试题命制的经验,传承了我国高考研究的成果,贯彻了历史课程标准和国家考试大纲的要求,调整了试题难度,渗透了山东历史,突出了学科特色和人文综合素养的考查。1体现新课程理念,全面考核考生素质今年的试题,较全面的
落实了课程目标,实现了课程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试题按照文综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精心进行设计。试题以教材知识为依托,但不是直接考查对教材知识的识记,通过新材料,创设新情境,要求考生通过对新材料的释读,在掌握历史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思维,作出正确的判断。不再考查对教材知识的片面背记,而是通过迁移、辨析等思维方式,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对阶段性特征的把握,突出了对学科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特别是通过大量的材料处理,成功的实现了“过程和方法”这一目标的考查。试题还通过对人文知识和科学知识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试题的这些变化,有利于课程目标的落实、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化,也配合了山东规范办学行为的实施。2反映山东历史,体现齐鲁特色适度渗透地方文化,是分省明
题的特色之一,上海、北京、天津等省市在这方面已作了很好的尝试。山东是孔孟之乡,文化底蕴深厚,山东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地位重要,与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有关联,山东有着丰富的命题资源。2007年的齐国题和近代山东教育题,突出了山东的地方文化,深受好评。但
f2008年的山东命题,中断了这一尝试,实在令人遗憾。今年从反猜题的角度,针对各市普遍忽视山东史的状况,挖掘了山东的命题资源,其中,选择题清代山东农业经营方式变化、主观题近代列强对山东的侵略和反抗列强的斗争,都考查了山东史的内容。这一举措,对引导学生挖掘课程资源、推动选修课程的开设、增加题目的鲜活性、展现试题的鲁派特色等是大有助益的。3回应社会热点,时代感突出鉴往知今是史学的功能之一,通
过历史引导学生思考现实和人生是高考命题的思路之一,重视情感态度和人文素养的考查更是新课标命题的要求。今年的命题,密切联系现实,较好的发挥了史学的社会功能,显示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学科主观题,通过“三字经”等资料,考察了对儒家价值观的判断、西方人文主义的认识和对西学的态度等问题,考查内容紧密结合百家讲坛热播的钱文忠解读“三字经”,反映了当前的“国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