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内容。设置本课程的目的: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基本概念,了解软件设计与信息处理的基本过程,理解典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具有较强的信息系统安全与社会责任意识,具有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养,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专业实际问题打下必要的基础。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基础性课程。通过比较全面、概括性地讲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中的一些基础性知识和重要概念,并配合必要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要求:1较为深入地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结构与组成原理;2较为深入地了解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其中一些重要概念;3了解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技术的应用领域、基本概念和相关技术;4掌握计算机基本应用技能。先修课程要求: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入门知识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要求通过计算机基本技能考试,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薄弱的学生,可同时选修零学分的《办公软件应用》课程。本课程计划:302818学时,2学分。授课30、实验28、上机自主练习18。选用教材:龚沛曾、杨志强主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手段:根据所面向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专业要求,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方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课堂教学为主;对应用性强的部分精讲多练,加强课内实验和课外自主练习;对较复杂的操作性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对知识性方面的内容以学生自学为主,同时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育平台进行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自主学习,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探索空间,鼓励他们的个性化发展。1课堂讲授:在多媒体教室中采用电子教案授课,授课时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边讲、边演示,注意引入学科新知识、新动态,提高授课质量,加大课堂信息量。注意:授课内容的先后顺序不要受教材章节的限制,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安排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2实验:在网络环境下以Wi
dowsXP为平台,配备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网络教学辅助平台、试题库等实验环境进行教学实践,加强课程的综合应用,以案例驱动为主进行实验设计,并要求提交实验结果,突出能力培养。3作业:由于本门课程涉及较多的理论知识,在加强实验环节的同时,可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